高盛稱中國產能過剩狀況將在未來幾年獲舒緩,但不包括電動汽車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高盛集團方面認為,中國大肆向海外輸出商品的局面勢將在未來幾年改變,不過電動汽車和鋼鐵行業的情況可能暫無法舒緩。高盛分析師週二在提供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製造企業在多個行業的產量超過了全球的消化能力。雖然包括鋰電池和太陽能組件在內的一些行業可能會逐步減產,以適應需求,但電動汽車和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狀況可能會持續。這些問題最近引起了許多其他大型經濟體的不滿和反彈。

高盛研究了占中國經濟成長近四分之一的七個製造業部門,包括太陽能組件、鋼鐵和空調等。

高盛中國股票研究聯席主管Trina Chen等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估計在這七個行業,中國有五個行業的產能高於全球總需求。預計要到2028年供需關係才會重新平衡,利潤將恢復,中國對全球的供應將急劇減速。

進入下半年,中國經濟處於十字路口,決策者面臨著出口需求疲軟和海外阻礙增多的局面。中國企業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它們受到價格下跌的衝擊,正在調整供應。

近幾天發布的貿易和製造業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7月出口意外放緩,而製造業活動九個月來首次萎縮。出口價格自2022年年中以來一路下滑。

高盛方面表示,目前中國的太陽能組件產能相當於全球需求的200%,鋰電池產能約相當於全球需求的150%。自2023年初以來,供應過剩已導致相關產品價格下跌多達55%,降低了投資吸引力。

高盛分析師表示,雖然太陽能組件和鋰電池行業的轉折點將到來,但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要達到供需平衡還需要再多兩到三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