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念長沙話哽咽祭祖,向祖父報告遺訓印在博論上

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前往湘潭祖墳祭拜爺爺馬立安,他在祭文中細數家族成員自抗戰以來的經歷,自己在民國97、101年兩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秉持家訓外,更積極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馬英九全程以長沙話誦讀祭文,語帶哽咽,他受訪時說,祖父過世時父親才7歲,自己當然不可能見過祖父,但是心心念念只是希望來祭祖,「今天來看到我祖父的墳,內心非常感動」。

馬英九祖父馬立安的墳,距離湘江岸邊只有600多公尺,立於一片田畝中,由一條狹窄的水泥路和「英九路」連起來,「英九路」上綿延不斷的桂樹和櫻樹,引領馬英九前往祖墳。此次中國大陸方面為了迎接馬英九的祭祖之旅,特地用實木將原先狹窄的水泥路加寬,目前路寬已足夠人流並肩通行。

馬立安的墓園由漢白玉石碑、花崗巖石柱和混合三合土打造,兩顆常青柏樹植於墓前,碑文刻著「顯考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兩旁刻上「馬鬣封崇牛獲去;鵝公聲引鶴還鄉」作為墓碑聯。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但墓園的保存仍相當完整。

前總統馬英九祖父馬立安的墓園。張智傑攝
前總統馬英九祖父馬立安的墓園。張智傑攝


祭文全以民國紀年,在陸講出「兩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馬英九在祭文中,以「親愛的立安公公」向祖父說心裡話。他表示,此次和四位姐妹在民國112年前來祭祖,祖父過世時父親才7歲,姑姑5歲、叔叔2歲,在奶奶的教養下長大成人。而父親一向愛鄉愛國,求學時響應蔣委員長「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加入抗日行列。

他隨後說,自己於民國39年7月於香港出生,第二年和家族一起來到台灣,至今兄弟姐妹5人的第三代,總共已有38人。在民國97年及101年,他兩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任內秉持「讀書為善」的家訓,更積極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提出「和陸、親美、友日」的大戰略,讓這八年成為台灣與大陸隔海分治70年來,最和平繁榮的階段。

馬英九提及,祖父因幼年失學,書讀不多,但深明大義,中年創業有成,每年就以經營事業營收的半數,來助學和濟貧,親自寫下「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對聯,掛在家鄉善館的大門上。他在台灣出版哈佛大學博士論文時,特別把祖父的遺訓印在專書扉頁上,父親馬鶴凌看了很欣慰,寫下「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勿忝所生」的對聯,這幅對聯現在就懸在家中的客廳,以教子孫。

廣告

念完祭文後,在司儀引導下,馬英九再向祖父敬酒,鞠躬。祭祖儀式結束後,遵循當地習俗,現場響起如雷的鞭炮聲。他隨後受訪指出,自己雖沒見過祖父,但「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是中國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來看到我祖父的墳,內心非常感動。」

馬英九說,這次赴陸祭祖,意味著自己多年來的願望能夠實現,「讓祖先聽到我親口告訴他,我們這幾十年來的發展,我們都照著他的遺訓在做人做事,相信他在天之靈能夠得到安慰。」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馬英九祭祖,一趟尋根追思的「記住之旅」
馬英九返鄉祭祖,行經「英九路」鞭炮聲響約2分鐘
馬英九祖籍地白石鎮,隱藏哪些馬家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