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大一個小孩「教育基金」到底要花多少?「這數字」刷新紀錄!
在高通膨與教育費用年年攀升的雙重壓力下,許多家長早已展開理財布局,為孩子未來的教育金打下基礎。職場媽媽唐小姐,自孩子幼兒園起便選擇就讀私立學校,目前小孩就讀私立國中一年級,每學期學費約10至12萬元,加上雜費與餐費,每年教育支出高達24萬元。
唐小姐估算,若持續就讀私校至大學畢業,教育總支出恐突破500萬元。她坦言,若將來讓孩子出國留學,總費用甚至可能上看800至1000萬元。為了分散壓力、穩健準備龐大的教育資金,唐小姐自孩子出生後便開始每月投入基金定期定額1萬元,市況低迷時會加碼投資。她指出,這筆從小累積的基金未來可用於繳納學雜費,或支持孩子出國留學,減輕財務負擔。作為三明治世代的一員,唐小姐也強調自身資產配置的重要性,目前她以6成股票型基金、4成債券型基金進行分散投資,力求穩定與穩定報酬。
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王浩宇指出,近年高通膨使家長意識到僅靠儲蓄難以應對未來開銷,因此積極投入投資理財。他強調,應把撲滿裡的資金活化,透過投資抵禦通膨風險。
根據壽險公司調查,台灣每位子女平均教育金需求達481萬元,年增22萬元。其中七成家長以定存方式準備教育金,另有62.9%透過股票與基金投資獲取收益。壽險公司通路長蔡淵霖提醒,定存本金相對安全,但報酬波動較難預測;股票與基金報酬高,但風險也大,建議可搭配保險商品作為穩健規劃的一環。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運用壓歲錢、獎助學金與小額理財工具為子女理財。王浩宇補充,股票型基金仍為主流投資類型,尤其以全球型與科技產業基金最受青睞。也有家長選擇退休專案基金為孩子準備教育金,強調長期穩健投資策略與退休儲蓄本質一致。
每位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資源,提早規劃、分散壓力,是達成教育夢想與財務穩健的關鍵。善用時間複利的力量,將有助於減輕未來支出壓力,打造更無憂的家庭財務藍圖。
更多 TVBS 報導
5星座母「育兒有方」!子女終成龍鳳 發大財不是夢
「雙薪家庭」月收入要多少才過得去?過來人曝「這數字才夠用」
【竹科媽媽心內話6】「我辭職後沒跟老公拿錢」 她靠積蓄育兒、轉型瑜伽老師開幼幼理財課
媽問「不生孩老了誰照顧」? 網點1殘酷情境:比沒有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