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各異 投資期信ETF要注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原油走跌。(本報資料照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原油走跌。(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ETF(股票指數型基金)市場的發展與進化,ETF的產品類型也愈來愈多樣化,如近期成為市場關注的槓桿/反向型期信ETF,可提升市場投資時的多元性與便利性,因此近年來普及度增加,不過專家提醒,其商品本身設計上與一般常見的原型證信ETF不同,若不了解該ETF本質與特性,便貿然投入,很可能因此蒙受損失。

一般常見的原型證信ETF其主要交易標的為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而期信ETF主要交易標的為期貨契約,係透過持有單一或多種商品期貨,以追蹤商品標指數之表現。不論是證信ETF或期信ETF皆可再依據槓桿倍數區分為「原型」、「槓桿」、「反向」型商品,投資人可依據市場情境與需求選擇。 以槓桿ETF為例,當市場多頭時,雖然有助放大獲利,反之當市場轉為空頭時,也恐使損失加劇,且不適合長期持有。

應充分理解產品特性

專家建議有意透過槓桿/反向期信ETF進行投資者,應充分理解其設計原理與產品特性,才能依自身的風險屬性、投資需求、市場趨勢等,選擇適合的ETF作為投資工具。

期信ETF,即透過投資期貨契約追蹤標的指數之ETF產品。原型期信ETF追蹤的標的指數是以期貨契約報酬率編製而成的指數,而非現貨表現。槓桿型期信ETF是追蹤原型標的指數的「單日正向2倍報酬率」、反向型期信ETF則是追蹤原型標的指數的「單日反向1倍報酬率」。

以國際較為知名的石油ETF為例 ,如全球最大的美國石油指數ETF(USO)、美國ProShares二倍做多彭博原油ETF(UCO)、台灣的元大S&P石油ETF(00642U)、元大S&P原油正2ETF(00672L)等,都是投資原油期貨合約,間接參與油價的漲跌,以達到貼近原油期貨指數報酬為目的。

廣告

注意轉倉及持有成本

商品期貨多為實物交割,持有期貨到期時具進行實物交割的義務,因此期貨報價還隱含倉儲、運輸及保險等持有成本在內,而遠月期貨因距離交割日較久,到期、交割前,賣方將其承擔的持有成本隱含其中,因此在正常市況下,實物交割的商品期貨多半價格高於現貨。

轉倉正價差指遠月期貨價格高於近月期貨價格,惟會因每種商品特性、或市場狀況而有不同,以原油期信ETF為例,常見遠月期貨價格高於近月期貨價格,當長期處於大幅正價差環境時,代表市場供過於求嚴重,價格下跌機率高。 期信ETF需透過持有期貨契約來追蹤標的指數,並依指數編製規則進行轉倉,轉倉期間必須將手上原持有的近月期貨契約賣掉,轉買遠月契約,因此除了轉倉時的手續費外,若該期貨長期處於正價差下,其淨值長線易呈下跌趨勢。

不適合長期持有

槓桿/反向型期貨ETF以追蹤「每日」指數報酬率正向倍數或反向倍數為目標,而非「一段期間內」指數正向倍數或反向倍數之累積報酬率,簡而言之,上述兩者和標的指數之槓桿與反向倍數關係僅限「單日有效」,故不宜以長期持有槓桿型或反向型期貨ETF之方式獲取累積報酬率。因此若市場趨勢明確,即持有期間指數連日大漲或大跌時,複利效果會使槓桿/反向ETF淨值「上漲將漲得更多,下跌將跌得更少」,相對有利;反之若市場無明顯趨勢,持有期間指數若來回震盪,則會造成資產減損,相對不利。槓桿/反向ETF之報酬與標的指數累積報酬直接乘以2倍或-1倍有所不同,差異之部分就是複利效果所致,且在每日複利計算下,槓桿/反向型ETF的長期報酬率將偏離一般標的指數表現,故不適合長期持有。

發行額度有上限

由於期信ETF多投資於國外期貨,基於外匯管制,多數設有發行受益權單位數的額度上限,在主管機關核准追加新增募集額度之前,若ETF市場持續過熱,便很可能因為需求遠高於供給造成初級市場的ETF申購機制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市場失衡時,ETF便極可能出現高度溢價(指市價高於淨值)。

因此若投資人有意交易此類ETF,也應注意市場訊息,以2020年3月9日元大S&P原油正2 ETF(00672L)為例,因發行募集額度已額滿,但許多投資人看好油價距底部不遠、紛紛搶進,造成當日收盤溢價幅度逾200%,然新增發行額度於3月10日釋出,當日雖因油價回升、帶動淨值上漲,但市價卻因籌碼釋出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