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準備升息吧!不再是猜測而是進行式的通膨

曾經,以為還是在遠方低沈烏雲中傳來的轟轟雷聲,但一剎那,卻發現閃雷已在頭上出現。這就是今年的通膨寫照,通膨不再是猜測與爭論,而是確實發生中的現在進行式了;更麻煩的是:看不到盡頭、情勢還在惡化中。

堪稱全台最大、也是最著名的餐飲企業王品集團,本周宣布旗下15個餐飲品牌餐價將從本月25日起調漲,至於漲幅多少,王品說「努力將平均調幅控制在5%以內」,因此最後應該就是5%上下。與此同時,另一個餐飲集團漢來美食集團對漲價則是「規劃中」,預計明年春節前,從圍爐宴、外賣年菜到喜宴起桌價,全部都要漲,平均調幅預估在10~15%不等。

這是「起身炮」,如果說今年在疫情中受創尚未復元的大型餐飲業者,都「擋袂掉」趕忙漲價,其它大大小小業者,同樣承受成本上漲壓力,遲早一定會漲價;民以食為天,當餐飲食物類都上漲後,同樣也會牽動其它商品、服務類價格,所謂通膨者也,就是這樣來的。

這波通膨也非台灣「獨享」,而是數十年來、第一次發生的全球性通膨壓力所致,原因則是多重因素一起作用,大大小小因素從疫情後需求大反彈、全球貨船不順、大宗物資進入多頭循環期、到科技戰與貿易戰打亂供應鏈與增加成本、晶片缺貨……..,近期則是中國限電影響生產與供應鏈、能源價格大漲,連印度都缺電、限電……,外媒稱之為「完美風暴」。

今年年初美國各界曾針對通膨疑慮有場辯論,官方(美國聯準會與財政部)不認為有通膨問題,前財長薩默斯等則認為刺激方案過頭等因素造成通膨壓力,現在,結論勝負已分:確實有通膨。

廣告

美國連續數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超過5.4%,歐洲幾個主要國家的CPI已創13年來新高,長期擔心「通縮」的歐元區,預估年底通膨會達4%,超出目標一倍;官方原來咬定這是「短暫因素」,但日前也改口說這種情況「會比預期的時間長」。

接下去的情況,短期內改善機率不高,惡化的可能性更高─最明顯的就是馬上面臨的冬季因素,能源價格有再上漲之虞,中國放寬電價限制後,電價一口氣漲價2成左右,而貨運延誤、晶片缺貨、供應鏈混亂等因素則仍持續。大部份人都認為這些因素會延續到2022年,晶片缺貨甚至被認為全年都無法紓緩。

數據上也反應通膨壓力尚未結束─本周公布的中國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10.7%,是1995年以來的最高漲幅,其它國家8月份的PPI上漲9.5%,而歐美的PPI也都飆上10%左右,這代表還有物價壓力尚未反應到末端的消費端,通膨壓力仍將持續。

路透在一篇有關全球通膨的報導中,開宗明義就說「從東京的日式牛肉飯到倫敦的炸雞,消費者開始感受到全球經濟中成本飆升帶來的壓力…….」,英國最大的雞肉生產商2 Sisters Group表示,「持續了20年的便宜食品時代正在結束,食品價格漲幅可能高達兩位數」,「用一隻3英鎊(4美元)的雞就能養活一家四口的日子即將結束」。最悲觀的看法則是認為全球將重演上世紀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

企業的這些反應與看法,顯示的既是這次通膨是「來真的」,同時也顯示通膨可能會比預期的嚴重,因為造成通膨的諸多因素中,「預期心理」是一個重要因素,而這些話與看法恰恰就是預期心理的反應。

傳統上對付通膨的方式,主要是貨幣政策,以提高利率、收縮資金的緊縮貨幣政策應對;美國聯準會雖然偏向鴿派,但還是提早到11月開始就要縮減購貨規模(縮表),升息也可能明年就啟動。

其它國家則更早啟動─紐西蘭央行10月初已宣布升息 1 碼,是七年來首次升息,同時暗示進一步緊縮以防通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央行)本周也宣布緊縮貨幣政策,韓國則預估11月啟動升息…。

國內央行9月下旬的理監事會議中,維持利率不動,對通膨壓力則視為短期因素;不過,現在是否還能視為「短期因素」恐怕該再斟酌。雖然對今年通膨預售值不到2%,但實際上今年已經有4個月份的通膨超過2%,9月達2.63%,看情勢已難回到1%左右的常態。

展望未來,除了外在的國際因素外,明年起的基本工資調高、公務員加薪等,都會增加通膨壓力;既然台灣經濟成長表現佳,已無維持低利支撐經濟成長的理由了,央行宜儘早出手壓制通膨火苗,待星火燎原後再出手,為時晚矣!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廠商和消費者都叫苦連天!這波又急又猛的通膨烈火,何時才能看到盡頭?
相關報導》 黎蝸藤專欄:美中各自內在壓力讓兩國關係步上和緩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