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入性治療引風潮 中國附醫推EECP搶先機
非侵入性治療引風潮!在台灣醫療界,非侵入性「藥物+物理」雙軌治療模式更已逐步導入心血管疾病整合治療中,中國附醫台北分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廖振宇表示,透過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加強式體外反搏療法),結合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有機會為患者開創新局。
廖振宇表示,隨著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患者面臨治療方式選擇之難題。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式主要可分為非侵入性心血管暨藥物治療(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與介入導管支架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這兩種治療策略常應用於冠心病(尤其是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之管理。
廖振宇醫師指出,在臨床實務中,越來越多醫師轉向「非侵入性治療」策略,透過結合EECP與全新藥物機轉Ranolazine(晚期鈉離子通道抑制劑)不會影響心跳、血壓,亦不會有頭痛等副作用之藥物,為病患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與更臻完善之生活品質。
EECP是透過特製的氣囊套包裹於小腿、大腿及臀部部位並配合心跳節律對下肢進行擠壓,促使心臟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增加,進一步改善心肌代謝與功能。同時,氣囊套的擠壓與心臟跳動同步運作,利於下肢血液回流,增加心臟輸出量及全身血液循環量,幫助血液流向全身,就像是為血管進行按摩,能有效提高心臟組織獲得血液及氧氣的輸送量。
這種療法可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臟缺氧的情況,進而提升心臟功能,並改善血管內皮細胞,讓血管舒張恢復彈性,活化血管新生作用,啟動體內再生血管的自療機制,以達到持續改善臨床症狀的效果。
廖振宇表示,在台灣醫療界,非侵入性「藥物+物理」雙軌治療模式已逐步導入心血管疾病整合治療中。特別對於無法再接受侵入性手術者,或長期控制不佳者,提供一條低風險、高生活品質的治療途徑。非阻塞性冠狀動脈心絞痛(ANOCA)、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缺血性疾病(INOCA)或非阻塞性冠狀動脈心肌梗塞(MINOCA)的治療趨勢正朝向更個人化與整合化發展,EECP結合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將有潛力成為未來標準療程的一環。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存股必看!「年收多10萬卻少繳2800稅!」達人解析:ETF節稅最多省8萬
黃仁勳也救不了台股?爆殺319點元凶不只美債降評!「520前夕因他高割離席」這1族群逆向喜迎大多頭
貨物稅檢討報告 財政部傾向暫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