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榮景回不去
新聞提要■疫情過後美國人重返電影院,但製片進度依舊緩慢,再加上疫情期間線上串流快速崛起,害美國電影院至今走不出財務困境。
精句選粹■Movie fan have been trickling back to the cinema after the pandemic upheaval, but the financial pain has intensified for some of the largest theater-industry players.
回顧2020年美國疫情重創電影產業,當年美國電影票房總額只有22.8億美元。電影產業歷經兩年低潮後總算度過疫情。市調機構Comscore統計去年美國電影票房總額75.4億美元,預期今年將達到85億至95億美元,但與2019年的114億美元相比依舊慘淡。
Comscore分析師德加拉貝迪安(Paul Dergarabedian)坦言,美國許多電影院至今還未擺脫疫情衝擊。他表示:「疫情對電影院產業影響深遠,無法一夕回春。」
2020年美國正值疫情高峰期,許多製片計畫因封城而被迫延宕,期間許多演員陸續確診或擔心染疫而延後拍攝,導致電影從前製作業就開始卡關。華納兄弟探索公司原訂前年6月上映的電影《蝙蝠俠》,就因主角確診及方言訓練師病死而兩度延後拍攝。
去年以來隨著疫情消退,電影拍攝進度逐漸恢復正常,但疫情期間累積的大量後製作業尚未消化,連帶影響到新片製作進度。華納兄弟製作的史蒂芬金電影《撒冷地》原訂去年9月上映,也因後製進度延宕而拖到今年下半才會上映。
專屬放映期優勢不再
除了製片進度落後害電影院沒片可放之外,疫情期間線上串流平台快速崛起也加速電影院沒落。美國封城期間許多電影公司讓新片跳過電影院,直接在串流平台首映,害電影院喪失專屬放映期。
疫情後儘管不少電影公司讓新片回歸電影院首映,但電影產業生態已經改變,如今電影院窗口期已從以往的90天縮短至45天,也就是說新片在電影院上映45天後就能在線上串流平台播出,衝擊電影院票房。
美國不少地方電影院在疫情期間已經撐不下去被迫歇業或縮小事業規模,疫情過後殘存的電影院也因票房慘淡而走不出財務困境。
全美電影院經營者協會副總裁寇克蘭(Patrick Corcoran)表示,2019年底全美有5,700家電影院,共有4.1萬個銀幕放映,但去年底只剩4,700家電影院共3.9萬個銀幕放映。
美國連鎖電影院Regal Cinemas母公司Cineworld集團已在去年9月聲請破產。去年9月至11月該影院平均每月入場人數比預期少了37%,導致Cineworld單月虧損從去年9月的7,700萬美元擴大至去年12月的2.1億美元。
全美最大電影院營運商AMC當年一度被網路炒作成迷因股,市值在去年一度超過310億美元,但好景不常,如今市值不到50億美元。
相關產業也受衝擊
電影院經營困難連帶波及其他相關產業,例如全美最大電影院廣告公司National CineMedia就在去年8月表示,儘管所有簽約合作的美國電影院在疫情後都已恢復營業,但廣告營收依舊低於歷史水平。
National CineMedia旗下負責廣告業務的子公司NCM LLC,原本由AMC、Regal、Cinemark控股公司這三大電影院營運商合計持股50%以上,但去年AMC出脫所有持股。
Wedbush證券公司分析師派克特(Michael Pachter)表示:「電影院產業有許多積極的賣家,卻無積極的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