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零件》國巨又有外資棄守了

【時報-台北電】外資圈不看好被動元件大廠國巨,蔚為主流!美林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鄭勝榮指出,國巨面臨單位售價下滑、產能利用率偏低、下半年出貨不如預期,以及過去兩年過度擴產帶來的副作用侵襲,將投資評等降為「劣於大盤」,推測合理股價僅221元。

國巨2017年起挾被動元件供不應求優勢,股價2018年中一路衝破1,300元,研究機構當時多以樂觀為主流意見,然隨產業前景轉變,除原本就持中性偏保守論調的摩根士丹利、高盛證券更為謹慎,原屬樂觀派的匯豐證券日前才降評「中立」,美林更進一步翻空,凸顯外資圈看待國巨的主流氛圍已不再由多方掛帥。

國巨先前通過每股配息45元,迄今尚未公布除息日期,以12日收盤價273.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16%,但向來偏好現金殖利率的外資機構,現在對國巨的看法卻是一個比一個保守,透露出對國巨的現金股利並無興趣,摩根士丹利證券更是直接挑明,國巨獲利能力萎縮,除息後可能進一步去評價化(de-rating),建議客戶別為了現金股利買進國巨。

摩根士丹利證券統計台股歷史數據,尋找當企業於單一年度獲利大增,配發出高額現金股利(且現金殖利率大於10%),然後旋即面臨現金股利、企業獲利前景均大幅衰退時,會出現怎樣狀況?結果發現,包括:彩晶、楠梓電、友達都曾符合上述條件,這三檔個股於該年除息完畢後,股價一個月至一年間平均重挫19.7~38.9%。

大摩說明,儘管上述經驗不代表在國巨身上必然重演,但考量國巨基本面未有好轉跡象,認為客戶應趁股價反彈時出脫,不要只因高現金股利便繼續持有國巨。

廣告

美林證券指出,國巨與同業華新科在2018年時,將產能擴增20~25%,儘管因終端需求放緩,商品化市場壓力重重,但因為先前訂購的設備已到貨,這兩家公司今年還會再擴產一成,導致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滑,還句話說,無助於產業供需重新取得平衡。其中,商品化被動元件占國巨產品組合比重較高,比起日本車用被動元件同業,會面臨更大的營收與毛利壓力。

根據外資估算,國巨每股純益由去年的78.09元,今年將大減近八成,降至17.09元,且2020、2021年不見好轉,可能繼續衰退至16.12與15.99元。

外資圈對國巨股價看得最保守者,是摩根士丹利的199元,再來就是美林的221元,以及匯豐的230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