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廢棄循環經濟時代 創新機遇與挑戰

垃圾去哪了,清淨在源頭,今天來到旗艦專題報導第十五集了,在過去的報導當中我們發現,人類在追求環保的過程當中,有一個關鍵的目標,叫做零廢棄。

零廢棄三個字而已,看起來簡單,但是要做到還真不容易,他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力跟行動力,還有高端的科技,兩者相輔相成,才有可能做得到,比方說我們來看廢塑膠,2015年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人類所使用的塑膠當中,廢棄了它到底去了哪裡,12%被焚化,9%被回收 數量好少,79%都被掩埋了,請注意喔,廢棄的塑膠,不論你是埋了它或者燒了它,都會造成環境當中不可逆的災難,而且是非常重大的,比方說我們從日常生活開始做起,每一天如果你出門的時候,你會帶環保杯 那好棒,你已經為地球做了一件大事情,可是一旦你忘了帶的時候,各種容器就要產生了,比方說這個寶特瓶,你應該很熟悉吧,各種的飲料,裝上了它方便攜帶,還有這個我們也常常看到的鐵鋁罐,它是不透明的不透光的,所以使用上也很方便,另外有一種你可以稱它是曠世巨作了,它叫做利樂包,利樂包出現在人類的生活當中,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了,它是在1952年的時候,瑞典一位科學家發明了它,覺得它實在是載運容器,一個非常好的包材,利樂包的功能或者特色有哪一些,我們從小包換成大包一起來看看,利樂包的第一個特色是它很輕薄、幾乎沒有什麼重量,所以在運輸上也會非常方便,而且它是密閉的容器,它可以保鮮、它不透光,即便在裡頭裝置的是乳製品,長時間下來也不容易壞掉,那麼利樂包我們用了這麼多,它要不要回收,當然是要的,利樂包的材質有70%都是紙,必須要被好好地回收,才能夠再利用,那麼還有一種材料,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寶特瓶,透過數據來看,人類一分鐘用掉的寶特瓶,有一百萬支,不要以為這個數字太浮誇了,其實你我都有貢獻在裡頭的。

那麼既然利樂包跟寶特瓶,使用量都這麼大,它當然必須被好好回收,利樂包它必須被裁成,一片一片小紙片來做回收,寶特瓶也必須裁切成細小的碎片,才能回收再利用,今天的專題報導,我們還是要回到馬來西亞來看,當地的回收業者在這兩種包材的回收,已經頗有成果,最最特別的是回收過程其實是很耗能的,用水用電量都非常地大,而馬來西亞的業者,能夠把回收過程的能源消耗,也降到最低,這就是他們的誠意跟他們厲害所在了,今天的專題報導,就讓我們透過這兩種包裝材料,一起來看如何讓這些包材,從你的廢棄物變成我的寶物。

五顏六色的利樂包,在馬來西亞的飲料市場,市占率超過八成,超市架上,專櫃販售,經濟價值不言可喻。

廣告

利樂包永續部總監 陳敏麗(Terrynz Tan):「它從開始在設計研發,這個盒子的時候,就已經把這個理念,就已經融合在裡面,我們在研發一個包裝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確保,它是可以回收再循環的。」

當市場還在用玻璃瓶裝,這間企業,選的是可以百分百回收的紙當成材質。簡單創意,打造出一片包裝事業王國。

大愛台記者李佩玲 :「來自瑞典的Tetra Pak(利樂包) 它強調無菌保鮮,而且它的重量非常地輕,翻開背後一看,它裡面有高達六種材質。」

把它剖開來看,裡面的成分,75%的紙、20%的塑膠(PE)、還有5%的鋁箔。

企業賣越多賺越多的概念已經過時,更重要的是,如何讓產品更長壽,這間瑞典公司,在馬來西亞,啟動環保開關,得先找到,可以協助還原產品的夥伴。

循環生命線的旅程,從他們的手中展開。

合益紙廠老闆 李廣前(K C Lee):「我們負責回收,馬來西亞這些利樂包、工廠下來的廢料、用了過期的 生產下來的廢品,沒人做,我們回收下來 紙廠又不大願意處理 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廢料嘛。」

別人不要的廢料,看在李老闆眼中可是寶貝。

像這台打漿機,八年前從國外引進,運用的是果汁機的原理,把紙漿、塑膠、鋁箔一一分離,拼裝改良了好幾代,才成了眼前這樣高效能,可以把所有容器裡的紙漿,全部提煉出來。問起這祕訣是什麼,老闆的回答,有大馬商人的殷實勤勞。

合益紙廠老闆 李廣前:「商業機密啦 (紙漿..就是機密嗎..) 我們商業的這個...保留一點哈哈,因為以前,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用的一些打漿機,市面上普遍的打漿機,我們打下來,在鋁塑方面含有的漿非常高 提出50%而已,今天我們可以說 幾乎99%的紙漿都提下來了。」

分離紙漿後,全部重生成再生紙捲,留下的鋁箔和塑料,再進入另一趟旅程。

風乾壓製不可思議的,變身成鋁塑板,這樣的一塊板子,裡面有7000個利樂包,而它的用途可廣了,像是屋頂或牆壁,都是巧思創意。

KPT錦寶利循環廠 老闆 李佳前(Lee Chay Chen):「市場其實有人在尋找這種材料,只是他們不知道有這樣的東西,我們也不曉得他們需要這個東西,所以其實要推廣出去,自然而然有很多人,會有更加好的idea,有些時候我們不知道它的用途,反而是人家看了,他告訴我們這東西,我們可以這樣子用。」

過往的經濟模式,產品用完了就沒價值了,現在透過循環經濟創造的商業模式,回收處理,讓資源回到原物料 循環供應的系統裡。

而在封閉迴圈裡循環利用的,另一個主角,非寶特瓶莫屬。

這一個環節,叫做替寶特瓶洗澡,經過分選與破碎後的寶特瓶身,進入到這一關,就要泡在85到95度的熱水中,加入藥劑,來回洗五次後,就是乾淨的瓶片了。

你看出來就是乾乾淨淨的 我們過後還會做幾道材質分選 跟顏色分選 來確保它裡面的雜質是少於0.0001%。

或許你要問,這不是很耗水耗電嗎?廠區每天200噸的用水量,全部100%循環再利用,一旁的棕櫚殼,是時下最夯的能源新寵,也是整個廠區唯一的發電來源,不只效能高,同時也更環保。

Diyou締優循環廠執行長 林安業:「環保循環的一個口號,我們不想在我們生產過程中,出現所謂的二次循環,我們不要做循環,可是去汙染這個環境。」

年輕的少主,有理想,從父親手中接下傳統產業後,創新與改革,把回收寶特瓶的價值,作最大的發揮,但說到底,這終究與前端的消費者使用習慣有關。

根據統計,人類每分鐘,使用100萬個寶特瓶,以一個高度25公分來計算,相當於是553座雙子星大樓,使用的量越多,企業的料源越充沛,企業要業績成長,卻與馬來西亞正在推動的減塑目標、"一次性塑料零使用率大藍圖",希望在未來十年內,淘汰一次性的塑料用品,這是兩相矛盾的。

時任 大馬能源科藝環境部長 楊美盈:「政府就是希望在這十年裡面,是能夠TOP10,就是十個我們最常用的塑料呢,是不是可以成為零,然後第二,就是如果 還是需要這些一次性使用的這個材料的話,可以不可以,我們有3R,reduce reuse recycle(減少使用,物盡其用,循環再造),第四個就是 replace(替代使用)。」

Diyou締優循環廠 首席執行官 林安業:「與其說源頭減產 就是減少使用塑料,不如我們去教育這一代、下一代,你怎麼dispose(處置),或者是 你怎麼處理你用了的塑料。

小小一支寶特瓶18公克,用到淋漓盡致,企業重新塑造回收物的價值,產品外銷到歐洲、美洲、澳洲、中東地區等地,在無法解決爆量的塑膠垃圾前,循環經濟的機會已經被看見,不過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嗎?

採訪撰稿 李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