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川普勝選 中國內需為政策推動關鍵

2024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川普入主白宮,共和黨在參議院取得多數,而眾議院多數黨也很可能由共和黨拿下,形成「紅潮」。在川普提及的眾多政策之中,最值得討論的包括國內減稅、對外國加關稅,以及限制移民等政策。

國內減稅於2017年川普在任時已經實施過一次,結論是減稅確實對企業盈利有正面作用,由於需要國會同意,這項政策在紅潮的政治環境下,實現機率更大。但目前再實施的效果或有限,主要原因是目前有效稅率已經在低位。更大的代價是,減稅令財政赤字更嚴重,代價可能是更高的孳息率,這對經濟、股市與債市,都是好消息。

至於增加關稅,我們認為市場這一點可能沒有市場預期般可怕。事實上,美國本來就有用貿易限制,以逼使對方增加對美國國內直接投資的歷史。目前來看,川普可能用「加關稅」來談判的機會較高。但後續仍需要關注實際加稅的範圍、幅度,以及什麼時候開始進行。

移民限制的影響在於推升通膨,而通膨本來也可因為上述的減稅刺激需求面,及增加關稅加成本而偏升。美國已進入降息週期,同時經濟不錯,如因政策再度推升通膨,後續可能令降息幅度下跌,並增加經濟壓力,對經濟的壓力可能上升。

而對股市的影響,部份可能受惠的行業,包括減稅題材推動的非必需性消費品,管制放鬆的金融業,加關稅、限制移民而起的通膨受惠股等。而部份或受拖累的行業是海外佔比較高的,例如科技、原物料與通訊服務等。然而,相關的題材目前來看仍然是短期交易,而且現時已有一定漲幅,後續仍然留意相關政策推出的影響。

中港方面,川普曾經提到要大幅增加中國關稅,如上述所指,關稅或只屬川普與中國的談判籌碼,但對於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實屬需要關注的風險考慮因素之一,恒生指數6日下跌468點,反映投資者的憂慮。

回顧川普首次成為美國總統,2018年貿易戰以來,中國對美國直接出口佔比從高峰時的19.2%下降至最新10月份數據的15.09%。若美國對大多數中國商品加稅至60%,即實際關稅將相當於現時的約3倍,中國對美國直接出口比重可能在三年內下降至8%,市場對於政策落實的第一年將最為敏感。

參考第一次貿易戰時期的表現來看,預計加稅後第一年對美國出口佔比下降至11%,對美國出口預估下降25%,將會拖累2025年整體出口表現。

其實,除了對出口企業受阻外,中國經濟增長同會受拖累,簡單地以經濟增長公式解釋,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以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及淨出口等的四大元素計算得出。

另一關鍵要素是消費問題,以應對美國加稅,中國除了繼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以外,刺激內需增長會是最核心政策取向。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邁斯科生醫 獲日商投資合作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PCB業拚數位轉型 揪團打造資訊模型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