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省新春拚經濟 科技挑大梁
大陸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登場剩不到一個月,各地方政府新春以來正緊鑼密鼓開會,落實今年經濟發展方向。從各地方年後的首場會議來看,科技成為關鍵字,包括廣東、江蘇、湖北等科技實力較強的省份都提出相關部署規劃,預料今年地方大省仍是「穩經濟」主力。
陸媒引述民生證券宏觀團隊的最新研報指出,從年前各地方公布的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來看,經濟占比排名前十的省市中,僅有三個調降增速目標,分別是四川、湖南、安徽,其餘省市都維持2024年的經濟增速目標。
經濟大省挑大樑並非易事。事實上,去年經濟占比排名前十省市中,仍有六個未能達成全年GDP增長目標。可見今年地方大省的經濟增長壓力依舊沉重。
研報指出,經濟大省「化壓力為動力」,節後的首個工作日(2月5日)全面召開召開會議,為實現第一季經濟增長「開門紅」預做規劃。其中,多個經濟大省均在會議上強調科技發展。以廣東、江蘇、湖北等科技實力較強的省份,提到將衝刺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而擁有「中國數谷」之稱的貴州,則在數位經濟、新興數據上部署。
除了科技創新,經商環境也是會議的另一重點。觀察地方「新春第一會」後發現,如上海、河北、遼寧等省市就專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議題召開會議。分析人士指出,企業的創新必定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地方對營商環境的重視也是為科技發展保駕護航。
但研報亦指出,地方「新春第一會」核心主軸鮮少提到消費、民生議題,後續有待跟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落差,主要是消費復甦的時間曲線較長,若後續大陸中央再推出「惠民生、促消費」的政策後,地方才有更多空間各展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