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源不斷學習 有工程腦也有業務腦
陳銘源畢業於逢甲大學機械工程系,卻沒有進入中鋼廠區工作,反而一開始就進入業務體系。他坦言純屬偶然,進入中鋼後也一直在學習,甚至通過日文檢定N1,被派駐日本中貿近12年,成功開拓日本直接用戶市場。
工科出身的陳銘源,大學畢業後入伍服兵役,退伍前三個月偶然看到中鋼招考資訊,開始準備考試,也順利考取。陳銘源表示,當時招考沒分科系,他因偶然的機率,被分配到業務部門擔任營業管理師,就此開始近40年的中鋼生涯。
擔任線材銷售7~8年後,陳銘源轉到市場調研單位,後來被提拔到中鋼日本代表處代表、中貿日本社長等,他1997年被派到日本,前後待了11年11個月,由於必須與日本客戶溝通,中鋼也沒有配置翻譯,因此努力學習日文,在滿分400分的舊制日文檢定中拿下355分,順利拿下N1。
陳銘源笑稱,進入中鋼後就是「不斷地學習」,學著改變「工程人的思維」,因為當業務必須要能靈活變通,也學習日文讓他可以在日本大展拳腳。在日本工作時,也從日本人身上學到許多,陳銘源表示,中鋼的品質是被日本人磨出來的,過去日本客戶會在各家鋼廠開盤後才決定找誰買,因此訂單通常得往後挪,也會出現追溯降價的現象,因此他在日本時,就對客戶的需求進行詳細調查,為客戶量身定做尺寸及交期,成功開拓日本汽車業直接用戶,也取消追溯降價,為中鋼取得更有利的位置。
陳銘源雖進入中鋼後擔任業務,調整了自己工程人的思維,不過,許多層面上他還是秉持科學態度,如同他的座右銘—先認清客觀事實,才能做出正確判斷。舉例來說,每次中鋼與下游客戶的產銷聯誼會上,都會有人提出中鋼產品價格太高,要求降價,但陳銘源不隨客戶起舞,依照接單情況、進口產品通關價格等來訂定盤價,才能做正確判斷。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通路共享 全聯全家電支結盟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