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投資有道 防詐同樣重要

市場上「投資教戰」的噱頭愈來愈多,藉由社群、通訊軟體深入到國人生活中,以高報酬來誘惑手上有一筆錢的高齡族群,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損失。公股銀行為響應政府全民防詐、積極阻詐及守護民眾資產,也不斷走入社區、舉辦活動宣導反詐騙,專家建議,除了收到相關訊息務必查證之外,也要更要多關注年長者身心狀況。

依國家發展委員會預測,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即每五人就有一人為65歲以上長者。兆豐銀行為響應政府全民防詐、積極阻詐及守護民眾資產,近日與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合作辦理反詐活動,兆豐銀行董事長雷仲達親自宣導反詐騙,分享詐騙手法及案例,期能提升長者阻詐、識詐及防詐知能,與全民一起,共同防止長者遭詐騙案件發生。雷仲達分享長者容易遭詐騙的案件類型,詐騙集團利用人性弱點,用各式各樣的話術吸引民眾投資,從小額資金投入獲利開始讓民眾越陷越深,也可能假冒親朋好友打電話給長者,謊稱生病或需要周轉騙取金錢。

他更舉出曾遭不肖人士假冒他的名義、企圖詐騙民眾的經驗,提醒長者一定要提高警覺,平時要有警戒心,陌生人的話要記得查證,多與親友聯繫,守護自身財產安全。

土地銀行也於近日舉辦「誠信、法遵及ESG永續發展」系列講座,邀請前金融評議中心董事長暨陽明交通大學法律教授林志潔從「防制高齡金融剝削」主題出發,分享銀髮族的防詐守則。

林志潔指出,「金融剝削」為照護者、受託人或其他個人透過詐欺、非法、未經授權或不當行為剝奪他人的利益、資源及財產,藉此獲取個人利益,換言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金融剝削對象,但高齡者因認知障礙情況,更容易成為金融剝削者的下手對象。

在多起高齡者金融消費爭議案例中,林志潔說,多數案件的長者意識到養老本被騙光時,往往已來不及追回款項,因此全民除具備金融防詐觀念,更要多關注年長者身心狀況,必要時須向第三方機構如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求助,從消費者立場解決金融糾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