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金管會射5箭優化創新板 今年20家申請掛牌估達陣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金管會為加速新創企業上市發展,宣布將透過5大鬆綁措施優化創新板籌資環境,包括刪除資本額逾1億元掛牌規定、合格投資人門檻放寬、開放信用交易、戰略新板併入興櫃等,預期可提高創新板流動性,並認為2023年新增20家申請掛牌目標應可達陣。
金管會為扶植新創企業發展,督導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於現行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下分別開設「臺灣創新板」及「戰略新板」,自2021年7月20日開板至2023年9月18日止,已協助6家掛牌臺灣創新板、28家掛牌戰略新板,合計共34家新創業者。
為加速創新企業上市籌資發展,自臺灣創新板開板以來,金管會督導證交所持續傾聽及蒐集外界實務建言,參酌外界意見研提精進措施,以優化創新板籌資環境,吸引更多新創企業掛牌及活絡市場交易量能。
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金管會規畫透過5大措施活絡臺灣創新板。首先,掛牌條件刪除「資本額達1億元以上」規定,聚焦以市值為核心的新創經濟實質。因此,即使取消資本額門檻規定,仍須符合市值三道門檻規定才可掛牌。
其次為放寬合格投資人資格,將法人交易經驗由2年減為1年,自然人財力證明由500萬元降為200萬元、平均所得由150萬元降為100萬元。黃厚銘指出,投資人資格條件放寬後,將帶動參與投資人開戶數增加,進而提升交易流動性。
再者,金管會參照一般上市櫃IPO承銷制度調整臺灣創新板承銷方式,將承銷價格計算連結興櫃基準價由9成調降為7成,並適度提高對外公開銷售比例,由至少3%提高為5%。另外,為有效發揮價格發現功能,改採首5日無漲跌幅規定。
第四,在轉列一般上市板時,為提升一般投資人參與認購機會,要求公司對外公開銷售比例應至少3%額度,並採80%競拍及20%申購對外公開銷售。最後,聽取證交所建議,將臺灣創新板股票納入信用交易、借券及款項借貸等標的範圍。
黃厚銘指出,除了臺灣創新板股票納入信用交易部分,尚需金管會及周邊單位配合修正相關法令規章、預計自2024年起實施外,其他4項已由證交所於5日公告施行。
戰略新板方面,櫃買中心規畫將戰略新板與興櫃市場一般板整併,並將可採簡易公開發行機制擴大開放至整體興櫃市場,使公司能提早登錄興櫃籌資發展。黃厚銘表示,金管會及周邊單位正研修相關法令規章,預計自明年起實施。
黃厚銘表示,臺灣創新板及戰略新板今年目標各有10家公司送件,迄今已有4家送件臺灣創新板、11家送件戰略新板,前者已有3家通過證交所審查、1家審查中。由於下半年送件公司家數通常較多,預期今年合計20家申請掛牌目標應可達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