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通膨轉折點已近

【時報-台北電】為衡量物價變化,CPI可以和一個月前比,也可以和12個月前比,和12個月前比即年增率,雖可消除季節因素的干擾,但由於比較的時點較遙遠,反應較為鈍化,尤其在物價變化較快的時期,遠不如月變動率(經季調)來得靈敏。

南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一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壼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美國於日前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雖然年增率仍逾8%,但月增率已收歛至0.3%,為近八個月新低,美股當日開盤大漲260多點,不過,幾經震盪,反而以大跌326點作收。樂觀者認為通膨高峰已過,美股因而上揚,悲觀者則認為收歛速度太慢,美股遂又下挫。

股市向來難以捉摸,2000年7月2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高達5.2%,喜從天降,道瓊指數卻大跌160點。

2007年8月17日美聯準會聲明全球金融市場惡化,經濟成長負面風險增加,結果股市反而大漲321點。憂喜之難測,於此可知。

一個數據的走向,朝好的方向解讀,壞數據也有光明的期待,若朝壞的方向分析,好數據也有重重的隱憂,如前所言,經濟成長漂亮則憂聯準會升息,股市因而大跌。反過來,金融市場惡化雖是崩天的壞消息,卻因為政府救市所帶來的期待,反而讓股市大漲。因此,近日市場對美國通膨率的反應就像醉酒者的隨機漫步(random walk),想漲就有漲的理由,想跌也有跌的道理。

廣告

不談股市,就通膨率(消費者物價漲幅)的變化而言,4月傳來的應該是好消息才是,不論是歐元區、美國或台灣,消費者物價的月變動率都出現收歛的曙光,美國經季節調整的月漲幅只有0.3%,為近八個月最低,而歐元區0.6%,也比過去兩個月趨緩,至於台灣也同樣是和緩下來了。

我們平常看物價的變動率習慣看年變動,也就是年增率,若看年增率,我們就會悲觀一點,例如美國4月8.3%、歐元區也達7.5%,之所以這麼高,因為這是和12個月前比,在物價波動較活躍的年代,月變動會比年變動更敏銳些,一場通膨要落幕,會先反映在月變動,而非年變動。

例如,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讓全球陷於停滯性通膨,美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自2月起升逾10%,到隔年3月還是在10%以上,沒有緩下來的跡象,然而,此時月變動率已降至0.4%,創下近18個月最低,果然於半年後年變動率跌破8%,一年後跌破6%。

1980年前後也是如此,隨著兩伊戰爭,國際油價一飛沖天,二次石油危機捲土重來,各國物價大漲。以美國為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自1979年3月即超過10%,直到兩年後,1981年3月還是在10%以上,若看物價年變動率,那可真悲觀,然而,若看月變動率則會發現另一番景象,3月已收歛至0.3%,為近15個月最低,果然,美國物價年增率於半年後降至6%,一年後降至5%。

由此可知,物價月變動率對通膨的反應是更敏銳的,在通膨較活躍的時期,月變動率的消長恰可用以判斷通膨轉折點的遠近,從近日各國物價月變動率逐漸收歛看來,這一波通膨的轉折點已在燈火闌珊處,除非世局又變,否則轉折點落在近期的猜測,應是雖不中亦不遠矣。(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于國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