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美銀:AI帶給台灣更多機會 市場資金回流中國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美銀「2025年亞太科技論壇」,聚焦在AI及科技股對亞洲股市的影響。美銀認為,Deepseek改變行業的競爭格局,過去在AI領域原本是需要更多高階的硬體和資本支出,但現在可能有另外一種玩法,即使沒有先進的晶片,透過軟體也能達到相同效果。Deepseek證實了當中國當拿不到先進製程晶片時,仍能從軟體補強去實踐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全球AI的發展。

美銀中國研究部聯席主管暨首席中國策略師吳旖表示,科技的轉換是很正常的,Deepseek對產業是正面發展,對產業的資本支出由龍頭廠擴散到更多的企業,企業可以執行更多的AI,這和PC一樣,由大型笨重的桌機發展到NB。資料中心大型業者會更積極發展自己的晶片,整個AI市場的成長,會帶給台灣更多的機會。

吳旖表示,目前AI可能對大陸造成更多失業或通縮,但對資金流是正面。今年以來,受到國政策的不確定性,陸港股市回升,南下的資金今年大舉增加對港股的配置,港股漲了逾2成。但回顧歷史,大陸的資金經常是快進快出,因此大多呈現波段行情而非較長期的牛市表現,陸港股市這一波的漲勢,又讓投資人擔心科技股會有泡沬,例如一些機器人公司還沒開始做,股價就先漲了4倍。目前還沒看到美國的錢進到中國。

吳旖分析,去年底以來,市場看到資金流的反轉,包括賣超印度、日本、臺灣、甚至美國股票,資金回流到中國。所以現在我們看到中國的很多股票漲得很好,就是這個資金流的一個反轉。至於有沒有基本面,可能短期還沒有基本面,但它可不可能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也還是有可能的。因為之前在資金流出中國的時候,作為中國的分析師,就說基本面也沒有那麼差,為什麼估值一直殺,一直殺,恆生科技估值從高峰的時候30多倍,然後殺到十幾倍;所以現在估值回來,回到可能20倍左右,那是短期拉得很快,但是你說將來有沒有可能繼續再往上,那也不排除資金流拉抬。美國的關稅政策以及AI相關禁令,包括坊間有傳聞說輝達的晶片是不是將來還可以賣到中國大陸,這些出口禁令對大陸的影響,我覺得很多之前已經體現在股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