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碳中和」含金量高 各方資金追捧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隨著各國在《巴黎協定》中承諾,在2050至210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降低碳排放量的碳中和商機,已經成為未來十年的重大商機。今年以來新發行的基金和新上市櫃的個股中,「碳中和」議題的含金量也愈來愈高。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即日起開募,而森崴能源(6806)也規畫在4Q轉為上市掛牌。

森崴能源今年獲邀參加「台灣黃金10年線上換桌論壇」,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表示,未來10年台灣要跟得上國際轉型,最快的就是能源轉型,以綠能和潔淨能源發展為主,打造台灣區塊鏈綠能平台。目前全球有100多城市再生能源占比超過70%,台灣2025年目標為20%,未來會更高,台灣是孤島、電力更需多元化。台灣擁有強大的資通訊網路,透過區塊鏈、能源、大數據及人才與國際接軌,將台灣的再生能源升級為國際化的服務業,打造台灣區塊鏈綠能平台。

實現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所訂定的目標,成為參與國的挑戰。除了必須實現零排放、碳中和之外,電動車的替換是一般民眾更直接可以採取的方式之一。中信投信於9月1日至9月3日募集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鎖定綠能與電動車的未來發展性,為投資人掌握台灣的國產化長線商機。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經理人張士琳認為,台灣在非核家園的願景下,近年綠能發電的佔比有顯著成長,其中離岸風電因為擁地形優勢,有望成為亞太綠能中心。她指出,台灣離岸風電已正式進入落實階段,根據能源局預估,至2025年可帶動1.8兆元的民間投資,且預計吸引4.2兆國外投資離岸風電金額。同時,台灣在風電與太陽能均有完整供應鏈,在政策支持「台灣製造」產業鏈階段下,相關台廠將優先受惠。除了綠能之外,電動車也將成為台股未來的產業趨勢,張士琳指出,過去30年台灣憑電子零組件技術打入全球供應鏈,許多廠商亦早在電動車崛起前加入電動車供應鏈,同時挾帶技術優勢搶攻全球電動車大餅。在中美相關企業本益比已經攀升至百倍之上的現在,台廠相關供應鏈漲勢方位於起跑點,後市值得期待。此外,由鴻海組成的MIH平台將解決傳統汽車的三大痛點:開發成本高、開發期長、資源不足,透過MIH開放技術規格,未來可快速將台廠供應鏈打入國際電動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