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祭3箭救壽險匯損海嘯 去年獲利3成要強制提存準備金
新台幣暴升7%,加上美債評價大減,金管會保險局局長王麗惠今(12)日宣布祭三箭救保險公司,將採「3項暫行措施」。金管會放寬匯率以半年均價計可減少單月波動,二是放寬責任準備金及死亡準備金提存規定,以增加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來沖抵匯損衝擊,但配套要強制將去年獲利三成增提準備金,等於賺10元要拿3元到「水庫」;三是放寬監理財務門檻可採差異化過渡,9月底前補考。被問是不是要「保送」所有業者上壘,王麗惠強調「不是」,是保險業要「先自助才有人助」。
5月新台幣狂升6.98%,重創壽險業獲利,上市六大壽險合計虧損近350億元,較4月翻一倍,其中新光人壽單月大虧153億元,累計全年虧損300億元,而富邦人壽單月虧損91億元、凱基人壽單月虧79億元都相當驚人。
外界憂心衝擊保險公司體質,間接影響長期保單給付?保險局局長王麗惠昨天急找20位董總座談,包括集保發中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壽險公會及業者共同研商,決定採行下列三項暫行措施,以協助保險業者能「平安穩定過渡接軌到明年二大國際會計師準則」。
第一箭是有關資本適足率匯率採半年均價
將比照現行股票採半年均價評價之方式,採匯率均價基礎計算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適用範圍以受匯市短期波動導致壽險業未及調整避險策略之既有金融資產為原則,排除外幣現金及外幣存款等資產。金管會主管表示,排除是為了怕業者「藉機套利」所致。
第二箭是放寬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
在確保保戶權益前提下,提高特定保險商品責任準備金計算彈性,修改方式三大重點。
重點一、提高計算責任準備金利率部分以1碼為限
得以現行依保險商品計算說明書中所適用之責任準備金利率為基礎,最高以加一碼為限。
重點二、採第六回經驗死亡率假設
計算責任準備金時所適用的生命表,得改採更貼近當前國人生命經驗數據的「臺灣壽險業第六回經驗生命表」之100%。
重點三是調整後之責任準備金不得低於該保單價值準備金。
不過金管會也提出保險業如擬適用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措施暫行措施,也要搭配三大配套措施。
配套一是強制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除應將114年底稅前盈餘之30%提存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外,每月固定提存比率調整。採用舊制的業者,每月固定提存比率由0.06%調整為0.085%(年固定提存1.02%)。而採用新制的業者,每月固定提存比率由0.1%調整為0.125%(年固定提存1.5%)。
配套二是提出強化經營韌性調整方案,包括強化經營體質及資產負債管理之具體計畫及指標。
第三箭是有關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過渡措施
申請標準部分,將採行差異化之監理要求。金管會表示,目前所發布四階段之過渡措施中,除112年7月25日公布之國內上市上櫃股票、不動產及政策性公共建設風險係數係屬統一適用之過渡措施外,其餘包括淨資產過渡措施,以及利率風險與新興風險(包含長壽、脫退、費用、巨災及非違約利差風險等)等風險係數之過渡措施則屬選擇性過渡措施,保險業者得考量自身財務業務現況及未來發展之預期,於114年9月30日前以114年6月30日之現時資訊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於114年12月31日前完成審核。
考量政策目標之達成以及保險業財務健全性, 16月30日保險業者之資本適足率是否達法定標準,均得申請過渡措施,惟如114年6月30日之資本適足率未達法定標準者,本會將審酌公司114年9月30日之資本適足率,再決定是否核准其過渡措施申請案。
王麗惠說,明年接軌二大會計制度在即,近期市場波動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因此不希望急劇波動成為監理干擾,因此半年報為基礎,希望「平穩過渡接軌」,只是暫時性,保險局並不希望將來要常常實施暫行措施,賺錢時去提外價金及強化經營方案等,希望各保險公司全面性思考韌性,徹底調高保險公司的財務體質來因應,以渡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