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X 新創總會百家企業捐書,共好12萬學童、460校的大未來!

《遠見》與「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共同發起「給孩子一個大未來—共好公益行動」,短短兩個禮拜,邀集100位企業楷模參與,捐贈超過4000份兒童雜誌《未來少年》《未來兒童》,共460所學校、12萬學童受惠,期望讓偏鄉孩童透過閱讀養成自主學習習慣,也藉由投資教育,投資孩子的未來。

昨日(16日),「給孩子一個大未來—共好公益行動」舉行成果發表會,現場大咖雲集,教育部次長林騰蛟、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何晉滄、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以及杏一醫療用品董事長陳麗如、丹堤咖啡食品創辦人暨總經理方淑宜等近50家參與企業代表,紛紛到場支持。

接受捐贈的彰化埤頭國小兩位學生也特地北上,一搭一唱,講述自己從《未來少年》學習到包含5G、奈米、藝術表演的生旦淨末丑等知識,更感謝百位企業捐贈偏鄉學校一年期的《未來少年》、《未來兒童》。

高希均:再苦不能苦教育,給孩子一個大未來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致詞時表示,十多年前在中國南開大學演講時他曾提到:「沒有一個國家因教育資助過多而崩潰,卻有很多國家因軍事資助過多而破產,且沒有一個社會因教育分配不平均而安定,」在中國也曾有一句標語「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一再強調投資教育的重要性。

50年前,高希均在威斯康辛大學教書,當地居民透過公民投票,運用500萬美元的資金,擴建當地的中小學,其中包含翻新老舊的圖書館與游泳池,若干年後一位中國教授來到當地參訪,發現這個普通地區小學,竟然擁有自己的圖書館與游泳池等大型設備、建設,才驚覺原來中國的教育早已落後美國多年。

廣告

高希均表示,政府不應投入過多錢在軍事領域,反而需在教育投注更多資金,幫助孩子建構良好的教育環境。「給孩子一個未來」這個標題,就是期望透過與企業攜手,實踐ESG精神,就算只是貢獻微薄之力,也能給孩子一個大未來。

兩週集結100家企業,共好台灣偏鄉教育

新創總會總會長陳清港投身教育公益多年,七年前就開始捐贈《未來少年》《未來兒童》至彰化偏鄉的母校。

他提到,由於雜誌可愛的封面插畫、淺顯易懂的專題以及多元的內容,同學們時常搶著閱讀雜誌,老師也會拿來當作上課教材,根據天下文化報告調查,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與興趣是倍數成長。

新創總會總會長陳清港
新創總會總會長陳清港

新創總會總會長陳清港

看見孩子們的成長,使得陳清港更有勇氣邀請企業一同參與。陳清港表示,此次的捐書活動在短短一星期內就邀請到100個贊助單位,包含杏一醫療用品、丹堤咖啡食品、台灣數位光訊科技、吳寶春食品等,其中也有16個海外企業響應。

為讓捐贈書籍發揮最大效益,遠見・天下文化也特別調查全台偏鄉學校。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社長兼總編輯許耀雲表示,此次不僅尋找大眾熟知的花東、新竹尖石等偏鄉外,也特地調查在中彰投等城市邊陲、過去難以得到資源的地區,希望讓更多偏鄉孩童得到豐富的教育資源。

弭平城鄉落差!投資孩子=投資未來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點出,此次活動有三個關鍵字「教育、共好、未來」,與教育推廣「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相似,其中「共好」精神期望弭平城鄉落差,讓偏鄉學生也能透過雜誌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藉由閱讀拉高視野。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

在台灣其實也有許多青年透過行動,利用閱讀、教育力量培育孩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何晉滄分享,在三峽、花蓮的偏鄉地區,都有青年創立書屋、圖書館等,自發提供孩子書籍與課輔資源,也邀請退休教師一同加入,一起幫助孩童人格養成,給予正確的價值觀。

「投資孩子就是投資未來,」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說,過去30年,台灣最成功的國家政策,垃圾分類,就是由孩子推動,藉由學校教育帶回到家中,帶著爸媽一同參與。

然而,台灣有100多個鄉鎮地區較為弱勢,過去台灣發展重北輕南、重西輕東,教育更教導孩子要往城市打拼,使得鄉鎮更處劣勢,城鄉差距大。

陳美伶表示,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對於家鄉的認同,當地方產業興起、就業人口回流,利用教育、閱讀,讓孩子的知識加深、加廣,以利在地方生存。「教育是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塊拼圖,」期望大眾持續投資孩子的未來,同時也讓未來台灣不再有偏鄉。

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
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

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