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率有兩種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很多人不知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其實有兩種,一是平日我們看到的,另一個是不含租金設算的,多數國家採前者,但有些採後者,台灣兩者都有編,但迄今仍以前者為主,後者乏人問津。

這裡要解釋一下,所謂租金設算,就是房子是你自己的,沒有租房子,沒有付租金,但仍設算你付了一筆租金,當然也會設算你有一筆房租收入,依家庭收支調查,2021年平均每戶消費支出81.5萬,在租金設算下,每戶房租支出18萬,房租的花費約占家庭消費支出兩成,而經國民所得統計調整後,房租支出占民間消費約15%,這個15%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裡房租的權數(weight)。

這裡會有個問題,台灣自有自住率85%,租屋的比率不高,依十年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會發現,2020年台灣800多萬戶裡,租屋者只占1成,以這一小部分族群的租金變化,用設算的方式擴大至全體家庭,這樣所得到的物價指數、通膨率會否失真?

須知,15%是一個很重的權數,它會左右通膨率的變化,當房租平穩時,它會讓通膨率穩如泰山,當房租大漲時,它會讓通膨率火上加油,然而,實際上,房租真正權重是1.5%,而不是15%,因此這個權重可能會使通膨率失真,難以反映社會所面臨的物價處境。

例如,去年房租漲了1.7%,這個漲幅相對是低的,透過房租的高權重影響了通膨率,使得通膨率穩穩的在3%以內,然而,如果把租金設算的權數還原成實際租屋的權數,依主計總處估計,去年的通膨率其實是達到3.1%,於此看來由於租金設算,房租反倒成了穩定通膨率的功臣了。

廣告

統計的編算有時不得不做若干假設,租金設算即是一種假設,在住宅自有率只有60%的1970年代,這個假設是合理的,但如今就有點不合理了,因為租屋者占比逐年降低,而其在物價裡的權重依然這麼大,為此,主計總處才於十年前編製「不含租金設算」的CPI,只是平日裡我們總忽略了這個重要的指數。

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各國的CPI也都有採租金設算,但韓國、歐盟統計局所公布的通膨率都不含租金設算,該採用哪一類,都是依據各國的處境及編製的限制而定,以韓國為例,房租權數只有9.8%,去年房租漲幅1.9%,由於房租權數遠低於台灣,因此房租並未發揮穩定物價的作用,以致去年其通膨率高達5.1%。

把時間拉長觀察,我國由於租金變化溫和,20多年(2000~2022)來租金漲幅不到一成,循其高權重的影響,使得我國CPI在這麼長的期間只漲了25%,但如果排除租金設算,則同一期間的CPI漲了將近30%,兩者差距不可謂不大,因此,未來究竟該以哪一個CPI為主比較能反映台灣實際情況,仍是一個值得思考,也必須思考的問題。

小檔案■依據韓國統計局的資料,韓國CPI的食物類權數(有時也稱權重)15.4%、衣著類4.9%、居住類17.2%,而居住類裡的房租(actual rentals for housing)為9.8%,交通類10.6%,通訊類4.8%,與台灣略有差異。

小檔案■我國房租在1990年代前後(1989~1994)每年的租金漲幅高達4%~6%,自2000年以來租金漲幅平緩,2001~2010年這十年之間平均每年租金降0.2%,2011~2022年這12年平均每年漲0.9%,從2000~2022年漲了8.6%,低於同期CPI漲幅25.7%。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驊:明年H1海運賣方獨大
大啖低軌衛星通訊元件訂單 昇達科11月每股賺0.34元
錢景俏 5檔電池材料供應鏈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