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航商稱,庫存去化及明年IMO上路,海運市況波段最壞情況已快過去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儘管SCFI貨櫃運價指數連15跌,不過海運業者指出,面對這波庫存去化,可以感受到客戶庫存已經消化的差不多,而目前有兩個訊息顯示市場已經太過恐慌;首先是補庫存的需求已開始出籠,目前大型通路商開始談新訂單需求,業者指出,目前客戶已經陸續給未來6個月貨量預測,其中以美國線最明顯;其次,明年後,對於海運市場來說將是一個新紀元。貨櫃海運業者表示,海運市況這波最差的情況已經快過去。 海運業者表示,市場都在擔心貨量減少,不過近一個月訂單急降情形即將改變,因為海運走的是民生必須品,歐、美生活方式跟亞洲不同,近幾個月的舊庫存已去化的差不多,不少通路商都已開始溝通洽談未來6個訂單需求。

而海運業者也指出,IMO新環保法規的規範被大家忽視了,2023年1月起實施船舶效能指數(EEXI)及營運碳強度指標(CII),已明確規範碳排放標準,明年全球的船舶會分5個標準,今年因市況太好,沒有船要進場去拆船,往年約拆100多艘,今年只拆1艘,預估明年開始檢驗,舊船上路困難度會拉高,隨著運價下跌後,拆船數會激增。

而國內海運業者表示,SCFI雖連跌15周,不過近2年運價約近90周上漲,現在海運運價比2020年還是高出約1倍以上,儘管目前海運價格跌,不過美國消費力成長、住宅需求強勁,預估運價整理後會恢復理性。

在運能供給方面,長榮海運(2603)表示,明年國際海事組織(IMO)現成船能源效率指標(EEXI)及碳強度指標(CII)等船舶減碳法規開始生效後,將會帶來許多變數。其中碳強度指標最低的E級船舶若無法改善,恐怕要退出市場,其他船舶必須降低航速以減少碳排。

長榮持續進行船隊汰舊換新,目前八成船舶船齡低於10年,遠高於整體貨櫃航運市場的比率(30%),在明年新環保法規改變市場競爭規則,揭開航運新紀元的序幕後,可望展現更高的營運彈性與競爭力。

目前市場貨量受到升息、通膨、俄烏戰事、能源危機等因素影響,預期明年需求面的成長動能應該會較今年減緩。因應IMO的新規定,業者必需在航線中投入更多船舶,以維持原本的航運服務,預期將可吸收部分市場新增運能。

目前由於相關環保法規的施行細則尚未完善,以致甚多市場研究報告,僅能依新船統計數據來預估未來運能成長,但卻無法估算受環保法規影響,市場老舊船隻的退場數據。

至於長榮今年上半年毛利率69.34%,稅後盈餘為2,036.53億元,年增160.62%,每股盈餘(EPS)為38.49元,今年上半年獲利已較去年前三季獲利多出453.73億元,法人預估,長榮第三季獲利仍可望優於去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