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三雄Q3及前三季獲利長榮表現最佳,拉大與陽明及萬海差距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貨櫃三雄第三季財報已全部出爐,其中長榮海運(2603)表現最出色,拉大與其他兩家差距,第三季稅後盈餘達到1,006.98億元,年增26%,每股盈餘(EPS)為37.25元;累計今年前三季獲利均超越千億元大關;陽明(2609)第三季稅後純益為497.48億元,季減10.4%、年減2.1%,每股盈餘為14.25元;萬海(2615)第三季稅後盈餘223.58億元,年減37.1%、季減25.82%,每股盈餘為7.97元。 儘管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21周下跌,不過貨櫃三雄各家經營航線策略不同,牽動獲利表現,長榮、陽明因航線多元,以及長榮新船效應,降低運價下跌壓力,第三季跌幅較大的美國西岸線,直接衝擊萬海先前積極投入美西線的營運。

長榮海運累計今年前三季獲利均超越千億元大關,前三季毛利率為68.36%、稅後盈餘合計為3,043.51億元,年增92%,EPS為68.88元,雙雙創下同期新高;若以長榮海運減資後的股本21.16億股,除以1-9月的淨利,EPS更高達143.8元。而今年前三季稅後盈餘及每股盈餘已大幅超越去年全年,去年全年的稅後盈餘及每股盈餘分別為2390.14億元及45.57元。

而長榮海運7月18日辦理現金減資案,流通在外股數減少,每股淨值從第二季的85.30元上升至第三季的254.87元。

陽明海運第三季單季合併營業收入為998.13億元,稅後淨利達497.48億元,每股盈餘(EPS)為14.25元。累計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業收入為3,159.64億元,稅後淨利為1,658.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0.95%,EPS為47.5元。

陽明指出,航運市場前三季受到烏俄戰爭及全球通膨壓力影響造成需求減緩,加上部份碼頭塞港問題持續及美西勞資談判進度緩慢,讓供應鏈持續受到干擾。面對全球政經情勢的不確定性挑戰,陽明海運持續致力於恢復船期穩定,維持適當裝載率,對於第四季航運市場展望仍抱持審慎態度。

萬海第三季營收638.06億元,季減15.07%,由於今年有配發1.5元股票股利,股本由244.01億元增加為280.61億元,用新股本計算EPS,單季每股盈餘(EPS)為7.97元。累計前三季營收2194.35億元,年增39.45%,毛利率55.01%,營業利益率51.62%,稅後純益931.12億元;前三季每股盈餘為33.18元。

萬海指出,展望第四季為亞洲傳統旺季,近期觀察到亞洲區間出口動能轉強,因為明年農曆過年時間比較早,基本上市場從今年第四季到明年農曆過年前出貨預期都不錯。

而有物流業者表示,就現在運價來看,整體運價下滑是事實,而美西線已跌到接近成本價,而美東線還是大賺,物流業者指出,歐美需求衰退幅度大概在11月底及感恩節前後可確定,廠商會開始提出對明年展望的預估;中國大陸二十大會議後的經濟政策能否增加內需產業也是重要觀察指標。

此外,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對於2023年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估,預估2023年供給成長為8.1%,2023年需求成長為2.7%;不過有業者認為,明年國際海事組織(IMO)現成船能源效率指標(EEXI)及碳強度指標(CII)等船舶減碳法規開始生效後,將為市場會帶來許多變數。例如碳強度指標最低的E級船舶若無法改善,恐怕要退出市場,其他船舶也必須降低航速以減少碳排。這都將影響明年船的供需。

以長榮為例,先前法說會上,長榮總經理謝惠全曾表示,長榮持續進行船隊汰舊換新,目前八成船舶船齡低於十年,遠高於整體貨櫃航運市場的比率約30%,在2023年新環保法規改變市場競爭規則下,可望展現更高營運彈性與競爭力;同時也強調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