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以何種理由驅離共機?戰略專家從三項技術面問題分析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中時資料照)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中時資料照)
熱心人士提供航空管制課程筆記。(取自張競臉書)
熱心人士提供航空管制課程筆記。(取自張競臉書)

共機日前越過海峽中線,我方喊話「你已飛過海峽中線,立刻轉向脫離」,對方飛行員則回「沒有海峽中線」,引發討論。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稍早撰寫「到底應當以何種理由驅離共機?是否真有共機飛行員說過『沒有海峽中線』?」一文,並就三項技術面問題分析。

張競稍早則在臉書發文指出,首先要探討,負責對共機進行廣播驅離作業人員,到底能否獲得足夠資訊,以便判斷共機即將進入「領空」、「空域」或是「限制空域」,甚至判斷共機是否越過中線?張競說這個問題是在於作業人員所依據之作戰圖像,不論是透過自動描跡,顯示在雷達管幕,或是整合至共同作戰圖像(COP: 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顯示幕標示各個區域界線,或是藉由人工描跡,在情態板上,具備前述適當標示界線,是否能夠提供其足夠資訊進行判斷。在軍事上,落實遂行聯合作戰真正障礙是在於心理障礙或是本位主義,而不是硬體設施或系統裝備。能否讓各個不同界線,結合空中情態顯示幕或是描跡情態板,就是這個問題關鍵所在。就作業能量與資訊技術來說,應當絕對不是問題,「但真正關卡就是在於主事者心態」。

其次,張競談到廣播驅離共機時,以「影響我飛航安全」作為理由,到底是否適當?他說對照民航管制單位對不明機進管通話程序資訊顯示,目前空軍所用語辭,其實是抄襲自民航管制單位對不明機警告通話程序。但其係針對不明機飛航在「國際限制航路」(international restricted air route)或是進入「訓練限航區」(restricted train area),但對於共機飛航迫近我本島與外島來說,不太適用。因此,在目前兩岸關係明顯緊張態勢下,與其拐彎抹角硬拗共機「影響我飛航安全」,但民航管制根本就未感覺受到共機飛航干擾,民用航班亦正常飛航狀況下,我方實在難以自圓其說,為何不乾脆打開天窗說亮話,直接說:「您的運動態勢讓我感受威脅,若不轉向離去,我將採取對應行動,⋯⋯⋯」張競認為,若要透過國際緊急通聯波道進行廣播驅離,就更應將相關廣播辭,再用英文重覆廣播,以便讓周邊民用航班亦可獲知狀況,讓其能夠適時迴避,以免受到池魚之殃產生誤擊誤傷。

廣告

張競最後談到廣播驅離時所用參考地理座標,他說廣播辭是用經緯度與高度,這是民用航空器必然可獲知之資訊,亦是民航駕駛情態感知思維作業架構。但就共機來說,以臺灣本島海岸線作基準,或是經緯度當作基準來呼叫共機,共軍飛行員能否領悟理解到,其係被呼叫對象,這就值得思索考量。若是以共機飛行員情態感知狀況掌握角度來廣播,比方說是「位於OO機場方位XXX、距離MM浬、高度KKKK呎之共機」或是「位於OO山(戰管雷達站位置)方位XXX、距離MM浬、高度KKKK呎之共機」,是否會更明確,更讓共機能夠理解其為被呼叫對象呢?「其實我們對此並無絕對答案,但是否有必要檢討廣播辭,恐怕確實值得思考」。

張競表示,提過前述三項觀點後,還是忍不住要提醒,他最近曾看到報導,提到我方對共機廣播提及該機已越過中線,但遭共機飛行員回答沒有海峽中線,基於三項因素,使他對該報導充滿懷疑。包括一、我方廣播驅離廣播辭從未使用過「中線」一辭。二、媒體報導,在北京中共外交部記者會就針對此通話有所問答,順利讓大陸對此表達立場。三、從來就沒有任何媒體聽過這個通話錄音帶,各個媒體一窩蜂抄錄報導後,最原始源頭報導是何處?到現在好像變成謎團,無法查證真偽。張競表示,北京從未接受過海峽中線是眾所皆知常識,不用共機飛行員反駁,兩岸都心知肚明。把話挑明說出,不過是赤裸裸戳破兩岸關係糟到不行,但他說真正要擔心的是,大家對刻意製造出來的新聞報導,毫無免疫辨別能力,才是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