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協調會是否成功 先看總預算結果
總統賴清德10日首度以《憲法》44條賦予的權力,成功邀請五院領袖舉行院際協調會,進行國政會商。首次啟動的成果,至少賴清德跨出善意的第一步,希望調解政黨衝突、促進社會穩定,朝向團結的核心邁進。
過去陳水扁總統曾為了核四案要召開,馬英九總統為了服貿太陽花學運也要召開,但都因立法院長王金平婉拒出席,變成座談會或茶敘,可以說這次院際協調會的召開,在憲政史上將留下新頁。
首先,韓國瑜基於團結考量,最起碼他不在乎藍委的酸言酸語,也不擔心會變成鴻門宴,更不在乎是否「五打一」,不得不說韓國瑜在這件事的器度及政治智慧,顯然更高於其他戰鬥藍委。
再從這次議題來看,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成重中之重,韓國瑜深知總預算數十年來僅見的紊亂,立法院是無法卸責,不可能置身事外的,因此沒有缺席的正當理由。況且韓國瑜若要效仿王金平,在藍營累積更大政治能量,必須要有調和鼎鼐的能力,在政治光譜向中間選民靠攏。出席這場院際協調會,對韓國瑜絕對是正面,而非負面。
然而回歸院際協調會是否成功一事上,恐怕總預算的結果是第一步觀察指標。目前,行政、立法兩院院長都有誠意要解決爭議及僵局,但藍白主戰派人士是否願意賣老韓面子,仍有待觀察。
此外,賴清德引用佛經說法,對罷免案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舉重若輕帶過,但不可否認,年後掀起的大罷免潮,已使國人感到不安,可想而知,民眾並不樂見國政在朝野對峙下空轉。
正當美國總統川普發起一波波貿易戰及關稅戰,各國都嚴陣以待,疲於奔命研商對策,讓產業界的生存發展,能躲過貿易子彈的呼嘯而過。做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角色,台灣人民絕不樂見朝野互相罷來罷去,而是要看到行政部門端出什麼藥方來因應美國的貿易戰。
解鈴還需繫鈴人,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如何創造人民最大福祉,還需韓院長來解鈴,倘若前腳喊大團結,後腳又續大罷免地放火,那賴總統營造五院大團結的苦心孤詣,恐怕會大打折扣,值得朝野政治人物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