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偉達完成收購需18個月,夜長夢多或危及Arm商業模式

編者按:本文來自騰訊科技,審校 金鹿,36氪經授權發佈。

9月28日,當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宣佈打算斥資400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時,這標誌著預計為期18個月的收購過程正式啟動,Arm將被逐漸從其母公司軟銀集團轉移到英偉達旗下。

市場研究機構高德納副總裁艾倫‧普利斯特利(Alan Priestley)表示,即使這是一筆大型交易,18個月時間也顯得過於冗長。他表示:「交易各方顯然會遭遇各種挑戰。事實上,他們預計收購將需要很長時間,而半導體行業在18個月內可能會發生很多事情。因此在這段休市時間結束時,市場可能會變得截然不同。」

在不到18個月前,美國將華為列入其「實體名單」,這迫使Arm暫停與這家中國巨頭的合作,進而直接影響了這家芯片公司的業務。不過,這次情況正好相反,因為英偉達與Arm的交易需要得到中國相關機構的批准。在收購的消息宣佈後,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在就7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服務器硬件公司Mellanox交易成功獲得中國監管機構批准後,他預計收購Arm也會得到批准,而且Arm也將繼續將總部設在英國。

但對普利斯特利來說,英偉達收購Arm與收購Mellanox截然不同,因為後者不涉及出售設計專利,也不涉及在製造芯片時與客戶競爭。他表示:「收購Arm的焦點就是其專利,因為英偉達可以獲得Arm的知識產權,Arm不再會與其競爭。儘管Arm的某些其他客戶可能會與英偉達競爭,但英偉達的供應商不會,因為他們不賣芯片。我們現在正在進入這樣一種情況:如果有人從一家將在產品(芯片銷售)上與其競爭的公司採購知識產權,這顯然會引起相當多公司的擔憂,這些公司也可能在完成交易方面提出反壟斷或反競爭問題。」

廣告

普利斯特利說:「在我們有絕對把握之前,Arm的業務可能面臨風險,因為人們可能會因為不確定性而決定希望比過去更認真地關注RISC-V架構。在這段不確定的時期,Arm的商業模式面臨風險,很可能會失去很多重要客戶。」

雖然RISC-V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它需要努力來處理x86以及越來越多的Arm能夠處理的工作負載。普利斯特利解釋說:「RISC-V可以做到這一點,但它需要更多的專門工作來構建服務器級的CPU。目前微控制器級別的CPU還不錯。」

在新聞發佈會上,黃仁勳指出,公司感到興奮的一個領域是在數據中心結合Arm處理器和英偉達GPU。但對普利斯特利來說,這並不能解釋400億美元的交易,因為英偉達今天可以只購買Arm架構許可,而不需要收購整個公司。他表示:「如果英偉達想要投資,該公司可以自己製造CPU,與其GPU並排進入數據中心,除了對許可費的投資,沒有什麼能阻止它這樣做。它可以構建一個基於Arm架構的DGX服務器版本。」

雖然這種情況可以很好地工作,特別是因為英偉達能夠控制軟件堆棧和DGX生態系統,但在更廣泛的世界中可能不會很好。

普利斯特利說:「如果英偉達決定嘗試將其Arm CPU作為通用CPU進行推廣,並將其作為CPU出售給其他供應商,就像英特爾銷售其處理器或Arm銷售其處理器一樣,挑戰就會到來。這是也是Arm始終面臨問題的地方。它可以運行操作系統,你可能可以移植某些應用,但在這些應用和IT組織用來運營和管理業務的操作系統之間運行的所有其他東西也必須被移植,而這也是我們過去總是失敗的地方。」

普利斯特利表示,華為本可以推動市場擴張,但現在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它目前在美國面臨限制。他說:「這有點兒像蘋果的Apple Silicon,他們會成功,因為他們可以關閉應用商店。他們只允許在Mac上運行適合在Arm上運行的應用,絕不會有兼容性問題。但在Arm上運行Windows就存在兼容性問題,因為你無法關閉應用商店,這裡有很多不同的挑戰。」

對於那些在芯片製造領域提前數年制定計畫的人來說,現在的局勢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英偉達未能完成交易怎麼辦?屆時負債纍纍的軟銀將怎麼辦?如果不是英偉達,誰會成為下一個買家?中方會不會批准?在接下來的18個月裡,這些都是圍繞著Arm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階段,任何結果看起來都有可能。未來總是不確定的,對於Arm來說更是如此。(騰訊科技審校/金鹿)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