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醫材上限換包裝改偷渡「極端值」?為何健保署新公告讓醫師怒嗆「賤」保渣男

原訂8月上路的自費醫材價格上限,因爭議過大緊急喊卡。然而,健保署8/26公告改採「極端值」,卻再度引發醫界反彈。究竟極端值是什麼?為何基層醫師強烈抗議呢?

健保署公告醫療特材收費有上限 (圖)
先前健保署公告醫療特材收費有上限 (圖:中央社)

健保署訂醫材收費上限 9成醫材將降價

健保署6月宣布,將醫療特材依性質分成8大類、352項,訂定自付差額上限,若查獲醫院超額收費,就會依違約記點。預估新制上路後,有近9成醫材因此降價,希望能減輕民眾負擔,引發大眾關注。

醫療院所具定價空間 醫材市場無統一標準

外界疑惑為何要改?健保署對此說明,過去雖然部分醫材廠商都有訂定自費上限,但醫療院所仍有自行定價空間,造成明明是同樣功用的醫材,民眾卻因為在不同醫院,需負擔的費用也不同。

新政策立意良好 醫界卻憂恐排擠較好醫材

以人工水晶體、人工髖關節為例,調整後,民眾自費約可省下4萬到8萬元,也減少醫材訂價混亂的情況。看似立意良好的政次,醫界卻普遍擔憂,恐讓較新、較好的醫材退出台灣市場,病患有錢也用不了。

醫療專業遭質疑 限價同時限制醫療水平?

前立委、醫師林靜儀就指出,這代表醫師想要提供具有療效,但健保成本無法給付的藥品、治療和衛材時,反而會被政府認定「賺太多」。當合法的專業被當賊看,專業的發展受限,真正可憐的會是病人。

劣幣逐良幣 醫材恐只剩劣質品

醫師姚侑廷也解釋,健保就像營養午餐,每餐預算很少但餓不死,目前另可依需求付錢加菜。一旦實施限價,將導致廠商認為價錢過低,不再販售,恐讓醫療品質下降。醫勞盟也質疑按照健保局邏輯,房價也應設上限。

廣告

健保限價有先例 醫師怨好藥都沒了

之前健保署就曾因降低健保給付藥品的額度,造成百憂解等藥品不敵低利潤,選擇退出台灣。儘管多數藥品有學名藥替代,但醫師指出原本習慣、好用的藥都無法進口,要是未來繼續限價,品質恐越來越差。

無助健保財務 只剩保險業者得利?

立委邱顯智也認為,不管醫材價格多高,健保負擔是固定數額,新制無助健保財務,反讓病人只能用低價醫材,醫院利潤壓縮也恐導致醫師待遇更差,最後可能只剩「實支實付」的保險業者,因價錢降低得利。

原訂8月上路急喊卡 衛福部:先處理極端值

原訂8/1起實施的自費醫材上限政策,因各界反對聲浪,健保署7/24緊急宣布廢止。衛福部長陳時中當時強調,未來會先處理極端值,再重新討論分類,待政策完善後再施行。

8/26公告新做法 9/1起發函勸導

然而,健保署卻在8/26公告新做法,9/1起處理收費明顯不合理的「極端值」,將逐一發函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展開一個月勸導期。若有院所不願調價,健保署會研擬是否繼續柔性勸導或強制管理。

極端值是什麼?怎麼算?

健保署舉例,若一項醫材有100家醫院提供,收費從低排到高,若設定第60家為百分位,超過就是極端值。而極端值是交由各醫學會自訂,每個學會討論出來的百分位可能不同。

變相設收費上限?醫師怒批賤保渣男

但不少基層醫師抱怨,極端值不僅設置依據不明確,還有變相設定醫材收費上限的嫌疑。醫師蘇一峰也在社群上怒嗆「賤(健)保渣男毫無信用」,重批健保署過程黑箱,只有保險業獲利,全民健康反而受影響。

經醫學會代表同意 健保署:將加強溝通

面對外界批評,健保署回應,極端值經由健保署與眼科醫學會等17個公協會討論,且各項醫材的極端值均經各醫學會代表認同,健保署只是依最後結論,通知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未來將加強溝通。

初秋提升保護力!B群、魚油、葉黃素保健食品下殺23折 搶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