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暴漲百倍、市值全球CPU廠商第一,AMD欲稱王“多樣計算”

AMDYES!這是AMD用戶和粉絲對其產品的認可,也是對AMD的期望。

這是因為,過去幾十年間,在通用CPU領域,AMD絕大多數情況下被英特爾牢牢壓制。甚至有玩笑稱,AMD的存在,完全是為了避免英特爾遭到反壟斷調查。

不過時至今日,這一玩笑真得成為一句玩笑:自7月29日完成對英特爾市值的歷史性超越後,AMD市值至今仍領先於英特爾,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CPU市值一哥。

同時,英特爾的“停滯不前”以及AMD在技術、業務上的穩扎穩打,使得我們不禁思考:市值超越英特爾,會不會僅僅是AMD持續YES的開始?

‍全球CPU市值一哥交換

全球CPU市值一哥的交換發生在7月29日。這天,英特爾發布了過去二十年以來最“慘烈”的二季度財報:

英特爾2022第二季度Non-GAAP(非通用會計准則)營收僅為153億美元,同比去年196億美元的營收下降17%,創下英特爾自1999年來最大降幅。這一收入也遠低於分析師此前預計的176.6億美元。同時,英特爾該季度淨虧損5億美元,去年同期盈利51億美元,同比下降109%。

導致總營收大幅下滑的,是各個業務部門的全線“崩潰”。如兩大核心事業部中的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營收77億美元,同比下降25%;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營收46億美元,同比下降16%。

伴隨著財報的發布,英特爾的股價暴跌8.56%,市值不足1485億美元。而在當天,AMD股價上漲超過3%,市值達到1530億美元。此後幾天間,伴隨著AMD喜人的第二季度財報發布,AMD市值上漲至1700億美元左右。

廣告

AMD8月3日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當季營收65.5億美元,同比飆升70%,主要得益於各個事業部的增長以及賽靈思(Xilinx)的營業收入。

如得益於EPYC(霄龍)服務器處理器的強勁增長,AMD數據中心事業部營收同比增長83%,達到15億美元;得益於銳龍移動處理器的銷售,AMD客戶端事業部營收同比增長25%,達到22億美元。

“徘徊不前”的英特爾

如果說財報能影響到上市公司當天的股價,那麼股價在一段時間內的走勢一定反映的是市場是否看好這家公司。自7月29日發布第二季度財報後,英特爾股價一直下行。事實上,自2021年4月之後,英特爾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股價從71.9的高點持續下跌。

仔細研究英特爾過去幾年的發展戰略,不難發現其不被市場看好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一是全球CPU市場份額的持續下滑。在全球PC處理器和服務器處理器市場上,英特爾長期佔據著90%以上的市場份額,尤其在服務器處理器市場,更是達到恐怖的95%。

近幾年,AMD憑借著基於ZEN架構以及更先進的製程工藝打造的銳龍處理器和EPYC霄龍處理器,一點點蠶食著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從筆者接觸過的服務器及筆記本領域,能明顯感覺到戴爾、聯想等廠商,在過去二年間加大了對AMD銳龍、霄龍處理器的應用。

二是技術方面的停滯。一直以來,英特爾堅持走IDM模式,即芯片從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銷售一家包辦。過去幾年間,英特爾在半導體製造工藝上chixu1落後於台積電等代工廠,這使得其10nm產品一直難產,製造工藝停留在14nm+……而如今,AMD產品已經走到7nm,並且核心數更多,且單核性能已經對英特爾的超越。

三是沒有找到有效的增長點。毫無疑問,目前PCCPU市場已經飽和,服務器處理器市場保持穩定的小幅增長。已經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英特爾希望在數字時代找到新的增長點,以GPU為代表的XPU無疑是個好的方向,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均是機會,但面向這些,英特爾除了收購的Moileye多少有點幫助外,在其他方面並未顯現出獨特之處。

七年磨一劍

英特爾不被市場看好的這些方面,恰是業內相信AMD能自此長期YES的原因。在蘇姿豐博士領導下,AMD股價在六七年的時間裡上漲了100倍。AMD這幾年的動作,也將為後續其發展奠定基礎,這包括幾個方面:

首先自然是技術層面在架構、工藝等層面的領先。基於Zen4架構以及與台積電的合作,AMD推出的CPU將在今年第三季度迎來5nm工藝,這使得AMD的處理器功耗、性能迎來進一步提升。同時,在Zeppelinchiplet、封裝等技術上,AMD也領先於對手。

其次是市場層面對英特爾的蠶食。Zen架構、更先進的製程工藝以及更低的售價,使得AMD自2017年之後吹響了反擊的號角,如在服務器CPU市場,憑借著EPYC霄龍處理器,AMD在今年一季度市佔率連續實現12季增長,達到11.6%。Mercury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時,AMD在整個移動/桌面PC市場市佔率也再創新高,達到了22.5%。

最後是增長潛力。與英特爾一樣,AMD同樣面臨PC處理器市場飽和以及服務器處理器市場增量有限的困境,但不同之處在於,AMD已經將業務擴展到了CPU之外的其他領域,其主要包括兩個部分:

自研GPU佈局人工智能、HPC市場。盡管AMDGPU相比英偉達而言有差距,但若相較於英特爾的GPU產品,AMD最新研發的基於CDNA架構的GPU產品值得關注。同時,AMD面向數據中心場景的InstinctGPU已經應用於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超算中。

收購賽靈思領導領導自適應計算市場。賽靈思在全球FPGA市場佔據超過50%的份額,AMD通過收購賽靈思,直接將硅半導體業務從PC、服務器,擴展到自動駕駛、航空航天、5G通信、物聯網等場景。

市值超越或許只是持續YES的開始

對AMD而言,相較於直接帶來的FPGA市場,收購賽靈思有著更深遠的價值。從產品層面看,收購賽靈思,使得AMD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提供CPU+GPU+FPGA+自適應SoC的廠商,能同時滿足傳統計算、加速計算、新興場景等不同計算需求。

從技術層面看,收購賽靈思使得AMD增強了在先進的晶片堆疊、封裝技術、小芯片和互聯技術、AI、特定領域基礎設施的技術和軟件平台。

從市場層面看,賽靈思主打有線和無線通信、汽車、工業與測試、航空航天與防務以及測量與仿真等市場,AMD擅長PC和數據中心市場。在數字時代,二者的服務對象將產生越來越多的交集,AMD+賽靈思的組合也將使AMD更好地服務客戶。

對賽靈思的收購,使得本就穩扎穩打的AMD如虎添翼。這也是為何市場看好AMD未來發展的原因。如果說此前我們對AMD的標簽是“CPU第二”、“GPU第二”,那麼未來,AMD的標簽將變為同時提供CPU+GPU+FPGA+自適應SoC的“多樣計算第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智觀察”(ID:Hapiweb-soft6),作者:海比研究院 木易,編輯:益韓,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