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插旗火星不是夢 台灣太空概念股蓄勢待發 feat.第一金投信

本周國際熱門產業新聞「非常太空」,全球最大衛星展的美國衛星展(SATELLITE 2025)在美國登場,共計吸引超過450家公司參展,包括Amazon Project Kuiper、Eutelsat OneWeb、SES、Intelsat、Telesat等知名衛星商與系統大廠。國家太空中心(TASA)首度展出「台灣太空產業地圖(Taiwan Space Capabilities Catalog)」,讓國際潛在合作夥伴能快速瀏覽台灣太空產業量能。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帶領18家臺廠實地展出多款亮點產品,包括台灣最擅長的多元衛星地面終端設備及關鍵元件;觸角亦延伸到衛星本體、航空用通訊、光學酬載等次系統的創新技術。太空概念股的昇達科、仁寶在參展題材護體下,突破跌跌不休的台股大盤,呈現逆勢翻揚的表現。

太空產業是「現在進行的前瞻」投資標的,值得好好學習認識。3月15日(周六)晚間7點首播的工商時報【市場觀測站】PODCAST節目,來賓第一金投信總經理廖文偉以資本市場角度,為投資人舖陳太空產業的佈局重點,其中,太空經濟主要四大投資主軸,聽眾最需關注。

廖文偉指出,這四大投資主軸包含:衛星設備與通訊服務、太空技術、先進衛星和航太零件、太空旅遊與探索等四個主要方向,至於能否形成產業生態的發展潛力,端視技術(可帶來成本降低)、應用(增加需求提升),資金注入(國家政策、企業投入支持)等多方力量有多大。

以能推動成本降低的技術來看,廖文偉指出,火箭、衛星發射成本大幅度降低以來,目前發射一顆小衛星的成本降到只要300到500萬美元左右,這也使得2020年以來,衛星發射的數量開始大幅增加,2020年全球衛星發射量為1,200顆、2021年為1,700顆、2022年為2,300顆、2023年則為2,700顆,每年發射量成長速度在20%至30%之間。今年的美國衛星展(SATELLITE 2025),估測未來5年全球將發射逾70,000顆新衛星,而SpaceX持續進行火箭回收技術,進一步降低火箭、衛星發射的成本,衛星通信、地面觀測、衛星定位等服務的價格大幅降低,更促成相關的應用更加普及。

廖文偉舉例,Starlink今年開始在美國與T Moblie合作推出,直接利用手機進行衛星通訊的服務(Direct to cell),每個月只要15美元就可以開通使用。AT&T、Verizon 等也積極與衛星通訊業者合作推出類似的服務,預計提供超過3億人口使用,產業成長動能強勁。

基於先進的AI技術可應用於太空探索、衛星通訊、太空船自主導航、地表圖像生成等多個領域,廖文偉指出,川普政府提出登陸火星及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進一步加速美國在太空科技方面的創新,鞏固其在全球太空產業中的競爭優勢,已引發其他國家的連鎖反應,對AI和太空科技加大力道投入。

在國家太空中心(TASA)展出的「台灣太空產業地圖」中, 222個太空相關企業或機構的產品或業務介紹,是台灣太空產業的線上型錄,有利國際合作夥伴快速了解台灣太空相關企業的樣貌,提供國際廠商或是組織挖掘與台廠潛在的合作商機。舉例而言,「太空系統與衛星應用」展出企業包括泰藝、穩懋半、互宇向量、張量、創未來、光紅建聖、芳興、鐳洋及TASA。「關鍵元件與材料」由益材代表。「低軌衛星地面通訊設備」則有環天世通、稜研、耀登、仁寶、敏鈞精密、星相、円通、邑昇實業、攸泰及工研院ITRI。

廖文偉指出,臺灣有半導體、資通電子、精密機械之完整供應鏈,也有可以信賴的資安和民主環境,能成為衛星零組件、地面接收設備、相關系統設備之重要研發和製造基地,台灣科技網通產業鏈上、中、下游緊跟全球太空發展趨勢!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台積電宅剉咧等?知名投資客嚇喊「現在就賣」:最高恐跌3成
害怕?心死?巴菲特首談川普關稅只給「1句話」
60歲離職別急申請老年年金 達人一步驟多領近25萬元 先拿先贏不影響勞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