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11月大選 少數民族問題是挑戰

緬甸 大選 選舉 (網路圖片)
緬甸 大選 選舉 (網路圖片)


緬甸即將在11月舉行大選,不過,由於緬甸內部少數民族動亂加劇,以及洛興雅穆斯林選舉權被剝奪引起國際關注等問題,加上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第二波疫情肆虐,都為這次大選是否能夠安全、公平而順利的舉行蒙上陰影。

緬甸大選 力圖進一步深化民主

緬甸即將在11月8日舉行2010年施行改革以來的第三次大選,許多人將這次大選視為緬甸從以往軍事直接統治過渡到民主政治的重要測試。

印度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ORF)資深研究員約米(K. Yhome)指出,緬甸公民之中存在一項普遍論述,對多數緬甸人來說,即將到來的大選非常重要,不只是一次選人或選黨來治國的機會,更是他們繼續推進民主、一勞永逸去除軍事控制的手段。同時也有許多緬甸人期待,政治和經濟上能夠出現更積極的改變。

約米指出,這就是為什麼緬甸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NLD)領袖暨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因為鎮壓洛興雅穆斯林風波而折損國際形象下,依然在緬甸受到歡迎的原因,同時也是全民聯可能得以繼續執政的重要因素。

少數民族盼確保種族權利

然而,一般緬甸公民此種對民主化的期待,卻與少數民族的願景有落差。

在緬甸推動改革過程中,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暴力再度升高,其中包括克欽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與緬甸政府軍長達17年的停火協議在2011年破裂,此後衝突不斷;而近年來,叛亂團體若開軍(Arakan Army)也和政府軍爆發新衝突,並在過去幾個月加劇。

廣告

約米指出,這些戰鬥導致緬甸境內成千上萬人民流離失所。在這些背景下,各少數民族的政黨和候選人都聚焦在建立和平、確保種族權利,以及建立聯邦體制。但是,全民聯政府卻無法尋得解決之道,令他們於11月大選中,在這些少數民族地區面臨挑戰。

鑒於動亂不止,緬甸軍方已建議暫停5座城鎮的選舉,選委會正在考量。

洛興雅人悲劇不止 選舉權又遭剝奪

在緬甸這次大選中,洛興雅穆斯林的遭遇更是國際關注的焦點。

2017年8月,緬甸軍方為回應洛興雅好戰份子的攻擊,展開大規模暴力鎮壓,虐待、強暴、射殺平民,焚燒洛興雅人房舍村落,並將超過70萬洛興雅人從若開邦驅趕到孟加拉。

聯合國真相調查團作出結論,認定緬甸高級軍事司令應受到調查,罪名中包括種族滅絕。翁山蘇姬2019年還為此親自出席設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ICJ),讓她的國際聲望急遽逆轉。

洛興雅人難獲正常地位

但是,洛興雅人的悲慘遭遇並未就此停止,他們在緬甸境內一直無法取得與其他少數民族相同的地位,甚至難以取得參政權。日前有10多位洛興雅人申請參選,但其中至少6人,在9月間被聯邦選舉委員會(Union Election Commission,UEC)以複雜難懂的選舉法規裁定資格不符。

14個由洛興雅人領導、位於孟加拉的難民組織,已經對選委會發出公開信,要求選委會維護洛興雅難民的參選與投票權利。

緬甸官方要求,候選人出生時父母必須為緬甸公民者才可參選;但是若開邦北部洛興雅候選人之一的阿布塔海(Abu Tahay)向東南亞人權組織「鞏固人權」(Fortify Rights)表示,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緬甸公民,當局卻拒絕他參選,這並非基於法律,而是歧視。

東南亞地緣政治專家史坦吉歐(Sebastian Strangio)向網路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分析說,過去,許多洛興雅人也無法取得公民權,但他們仍能透過使用通稱為「白卡(white cards)」的臨時身份文件投票。但在2015年大選之前,當時的總統登盛(Thein Sein)撤銷了大約75萬張白卡,其中多數為洛興雅人持有。在對緬甸穆斯林敵意升高之下,緬甸隨後的立法和法庭裁定,皆明明白白竊奪了前白卡持有人的投票權。

史坦吉歐指出,儘管洛興雅倡議組織和國際觀察員提出請求,但緬甸的選委會都無意恢復孟加拉或若開邦洛興雅人的選舉權。他說,緬甸向來將洛興雅人視為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洛興雅族是緬甸政府不要,也逐漸被世界遺忘的民族。

緬甸大選 變數仍多

在緬甸少數民族與政府軍仍有衝突,以及國際指責洛興雅穆斯林的選舉權遭到沒收的壓力之下,緬甸這次選舉面臨不少壓力。

在此同時,緬甸執政黨也面臨兩難。約米分析,一方面他們想要與緬甸佔多數的緬族社區加強結盟,可以提升他們與軍方的關係,以確保改革能夠繼續推動;但如此一來,又會限制全民聯推動少數民族議題的能力,將影響他們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地位。

大選逐漸接近,目前緬甸深陷第二波COVID-19疫情大爆發,緬甸政府正在加強實施隔離防疫措施,情勢不利大選的舉行,反對黨已經呼籲政府將選舉延後,種種因素,都為大選的前景添加了更多的變數。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