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3月PMI微升 未來半年展望急降

【時報-台北電】中經院1日公布3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經季節調整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攀升0.4至53.1,維持在50以上的擴張水準,IHS Markit公布的台灣3月PMI也上升至50.4。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指出,基於疫情危機沒有消散,目前最能反映廠商的擔憂心情的「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全體製造業3月指數續跌至28.7,全體非製造業指數更再跌至13.7,雙雙出現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3月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小幅回升1.9至42.3,但已連續第二個月呈現緊縮,且非製造業對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僅13.7,是2014年創編以來最快的緊縮速度,反映服務業別幾乎看不到短期景氣。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分析,3月台灣PMI擴張速度加快的主因之一,是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再創新高,以及未經季節調整的存貨指數較2月擴張,但PMI五項組成指標中,原本已有2月的大陸封城、斷鏈,3月起因為疫情全球化,出現「供給」與「需求」雙降,製造業在拉貨動機與策略上出現分歧,各業別雜音甚多。

IHS Markit研究團隊亦指出,台灣PMI總數上升是由於供應商交貨時間的大幅增加,以及庫存減少。但也需注意,同時出現就業成長(人力僱用)放緩,產出、新增訂單都出現更快速的下滑。

以PMI中的製造業新增訂單指數為例,中經院表示,3月大跌6.8至50.1,顯示製造業供應鏈拉貨力道已較2月趨緩。

「廠商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何處是底部,而不是疫情衝擊可能會多大」,陳馨蕙表示,以服務業為主的非製造業,近年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波疫情導致商業活動異常中斷,業者已作出自救措施,如主管減薪、調整商業模式;製造業因歐美大型賽事延後或取消,訂單被縮減或無法出貨,製造業者「看不見、抓不到」後續趨勢,變得更保守。

廣告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採購與供應研究中心執行長賴樹鑫指出,台灣廠商在疫情大流行過程的表現一如台灣防疫作為,超前部署、對危機有警覺性,「隨大陸商業活動恢復,現在看景氣,就像隧道裡有一點明亮,製造業可以看到了」。

他根據3月31日晚間與大陸商業調研團隊的線上會議,認為大陸疫情已出現有效控制,只要歐美疫情不要再大幅惡化,預期一至一個半月,約4月底到5月初,景氣應可逐步回穩。(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