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讓淨零灰犀牛 變成金犀牛

【時報-台北電】工研院15日攜手12個公協會,共同舉辦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邀請各部會及逾30位企業領袖及專家,從「碳管理平台」、「服務團」、「人才」、「技術」四大面向,探討投入綠能發展與減碳轉型的機會與挑戰。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致詞時指出,接下來10年、20年最重要的科技是健康,「是地球、國家、企業、個人的健康」。淨零轉型已成共識,沒有人是局外人,必須各界齊心合作迎接挑戰。

李世光表示,若歐盟要徵收碳稅,將是不小的挑戰,台灣一年出口4千多億元,與其被徵收,不如把碳稅留在台灣,因此淨零碳排不只是道德上的高度要求,如何讓灰犀牛變金犀牛,是必須思考的重點,包括真正建立碳足跡的計算、綠領人才培訓與快速擴充等,讓企業能真正受惠,也是工研院要努力的方向。

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台灣再生能源起步雖然比全球晚,但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正在大步邁進,裝置容量成長速度已經超越日本與韓國,未來會透過氫能儲能等新技術,讓台灣朝向淨零的目標。她表示,淨零碳排的轉型過程當中,非常需要技術上的突破,工研院是國內學術研究的龍頭,一直積極在研發,從太陽能面板的效率提升進化、氫能的回收利用、循環材質的再利用等,都是可以減碳的重要的技術,很開心工研院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正在研發,協助產業發展。

工研院長劉文雄認為,科技研發是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重要關鍵,創新的減碳科技,可以讓產業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15日現場展示的技術都是可以直接就商業化應用。如可應用在半導體產業的「餘氫發電與純化」、減少伺服器逾4成耗電量的「沉浸式冷卻技術」、提升海運6倍調度效率的「智慧排程」等。

廣告

工研院純化氫氣技術,首創以陶瓷金屬合金來濾氫,相較國外廠商,成本具有優勢、體積只有市售的一半、氫氣純度高達99.99%。氫燃料電池則是省略純化過程,直接汲取含有氫氣的空氣發電,目前工研院已與國內半導體大廠簽約合作,如帆宣、亞氫動力。

伺服器、資料中心需求強勁,但機房、機櫃的散熱是不小的挑戰。改變傳統空冷的方式,工研院推出將伺服器直接浸泡在冷卻率高的非導電液體的解決方案,相較傳統機房,可減少耗電量逾4成、節省空間60%,目前該技術已串聯台、日、美相關供應鏈至少22家,預計今年可進入商用驗證。(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王賜麟、馮建棨/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