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楊金龍:四大因素 台灣通膨表現相對穩定

【時報-台北電】歐美持續高通膨,造成貨幣政策難以處理。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指出,受到供給面因素影響,2021年以來台灣通膨率上揚,所幸至今台灣通膨率持續在2%以下,與多數主要經濟體比較,台灣通膨表現相對穩定。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60週年所慶暨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29日邀請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以「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在演講中,多次表示,相較於各國,台灣在此波對抗高通膨的成果,「做的比較好!」

楊金龍指出,台灣在1971年有高通膨,同時間薪資也在上升,是因為當時的開發中國家特性,2008年至2020年政府採行供給面措施,台灣通膨呈現穩定且偏低。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全球貨幣供給過多,利率又偏低,成為全球通膨爆發的隱憂。

楊金龍表示,中央銀行在2021年之後,採價量並行、漸進緊縮貨幣政策,抑制通膨預期。與美、歐等經濟體比較,2021年以來台灣通膨表現相對穩定,原因有四大項:1、受疫情衝擊較小且循序解封,未影響商品生產;2、政府採平穩物價機制,且較無物流不暢通、勞動市場緊俏等供應鏈瓶頸問題。

楊金龍進一步指出,第3因素為台灣與主要經濟體對於能源價格上漲之應對機制不同;第4是台灣因應疫情之財政及貨幣政策激勵規模相對較小。

此外,楊金龍也說明,為什麼台灣升息的幅度低於其他國家,台灣緊縮貨幣政策程度相對溫和,主要考量有四:1、美歐等經濟體積極緊縮貨幣政策,實際上也對台灣的經濟、物價與金融帶來緊縮效應;2、今年國內物價上漲,主要受供給面因素影響;政府持續以供給面措施因應,對整體物價的穩定有很大的幫助。(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陳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