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我1月PMI估平盤整理
【時報-台北電】1月份的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包括製造業PMI、非製造業NMI將於10日由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製造出口廠商深刻體會川普政府的關稅大刀,即使搶急單也小心翼翼,加上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業生產天數減少,外銷訂單、生產數量較上月衰退屬合理預判,1月台灣PMI是否能維持在榮枯線以上,考驗製造業的因應韌性。
國發會認為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的谷底時間是在2023年4月,之後逐月回溫;台灣PMI自2024年5月出現55.4,揮別2023年近乎一年的緊縮(50以下),5月至12月期間,扣除9月的49.2,都呈現擴張(50以上),呼應經濟穩定成長的軌跡,準此估測2025年1月台灣PMI將不至於有意外的重挫。
惟中經院調研團隊表示,PMI是受調廠商針對五項組成指標「這個月與上個月」的比較,近期三個月(2024年10月、11月、12月)指數為50、51.4、50.8,有波動、變動卻不大,影響指數變動多集中在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兩項,也都呈現連續擴張、指數上上下下的同步現象,製造業PMI擴張趨緩。
1月是川普再度上任美國總統的時點,「關稅人」實踐競選諾言,一再祭出關稅新制,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歐盟,包括台灣都被一一點名。對出口廠商來說,「掉下來的刀子,千萬不要伸手接」,剛好時逢年初的電子業淡季,對新訂單的審視更為謹慎。
然而,狂浪中仍有捕大魚的機會。資通業者透露,川普政府釋出中央公部門新電腦採購的合約,中國大陸也有補貼新手機的商機,電腦PC、NB、網通類十分期待。即使1月台灣PMI能見度可能不高,製造業看「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續呈緊縮,電子暨光學產業的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應會再續擴張。
廠商亦反映現在「不能急於搶分,但求『不失分』」,第一季景氣能見度因尚不明朗,不願躁進,台灣PMI估續平盤整理。(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碧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