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外銀看亞洲經濟 最關心降息行動

【時報-台北電】近期外資連日賣超,外銀認為,今年國內股市強勁的回報較難在明年繼續維持,且可能有外資減持風險,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可能消退,不過,與西方國家相比,多數的亞洲股市估值仍然較便宜,且各地央行若進一步降息,有助於推動股價,加上明年全球對有AI功能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可能增長,整體而言仍是穩健、有潛力。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預期,台灣明年的國際收支平衡將小幅改善,主因是金融帳赤字略有減少,而債券投資的淨資金外流預計也將減少。隨著美國聯準會預計降息100個基點,而國內利率保持穩定,與美元的負利差可能縮小,進一步減少國內壽險及機構投資人的債券資金外流,不過,股票投資的淨資金外流預計仍然顯著。

馬鐵英認為,今年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財富效應可能逐漸消退,且今年強勁的股市回報表現不太可能在明年持續,外資持股比例已經接近歷史高點,可能引發外資減持風險。同時,隨著台灣企業持續分散供應鏈,並擴大在美國、歐洲、日本、東協及印度的海外生產設施,淨直接投資資金外流可能持續增加。

渣打銀行表示,美國當選總統川普計劃提高進口關稅,最近在亞洲市場觸發了更廣泛的拋售,明晟亞洲(除日本)指數從10月高位下跌逾9%。儘管該地區可能推出的支持性措施可能有助減低有關影響,但渣打美國進口關稅對盈餘的潛在拖累持謹慎態度。

儘管如此,基於AI大趨勢的持續和盈餘成長強勁,相關科技和通訊服務產業所生產的產品具有無法輕易取代性,即使面對貿易不利因素,若有短期回調都是增持良機。(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于庭/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