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國發會龔明鑫 多元領域持續投資美國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國發會龔明鑫主委2022年6月28日美東時間上午,於美國華盛頓接受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記者進行專訪。專訪中,龔主委與記者討論台美合作、半導體產業、以及此行Select USA為雙方建立了系統化的合作機制。在談及台美投資發展歷程時,龔主委表示,隨著台灣的技術、經濟逐漸成熟,過去美國對台灣的單向投資情況已有所不同,台灣開始投資美國,雙方共同在技術上合作,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龔主委除了回答記者對於台積電(2330)投資亞利桑那州計畫的關心外,也針對記者對於台灣在遭受到大陸威脅下的政治情勢的關心。

龔主委強調,台灣過去四十年來,雖然在大陸的威脅之下,但仍然在國際友人的協助下,還是有良好的經濟發展,甚至還扮演關鍵性的地位,這個情勢應該會持續。雖然的確面臨大陸威脅的風險,但台灣不能因為這個風險而停止進步和發展。

台美投資及台美雙邊合作,AIT周二已宣布環球晶(6488)在德州建廠計畫,如果美國晶片法案11月順利通過,就會投資,如果沒有通過,還是會投資但會視實際狀況啟動其他因應方案。而國發會主委帶團來,更表示台美在多方領域上,有許多合作的領域及空間,也表達台灣在供應鏈重組的時刻是可靠的伙伴。

先前在晶片短缺的過程中,台灣在全球的供應鏈中扮演關鍵性的力量,但台灣從未利用這個力量提出不應該的要求,所以台灣不會提高售價,反而是額外增加產能,利用加班或其他型式去滿足這個額外的需求,產能利用率也可以透過人力、資源的投入,可以微幅提高產能。

廣告

針對晶片短缺的原因且何時才會改善這個現象?龔明鑫表示,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晶片,比如汽車電動化或無人自駕車,需要大量的晶片或感應器,這是個很重要的發展。另外,過去汽車業的生產模式是採零庫存,但晶片需要提早預訂,才有辦法進入生產排程,如果沒有提早order,就沒有辦法供應。至於晶片是否會持續短缺,長期來看,全世界對晶片的需求是持續增加的,可能長達10~20年以上;但在台積電及其他半導體廠持續擴廠下,如車用晶片的短期需求可能會逐漸滿足,但長期來看,需求是持續增加的。

台灣在美國最有名的就是半導體,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領域/目標更希望能被提及?龔明鑫說明,我們這次帶領的7個Select USA的分團,台灣都已經發展的不錯,除了半導體之外,包括:生醫、EV(電動車)、5G通訊、太空低軌衛星、新創,這幾個領域台灣都非常有機會可以跟美國合作。事實上有些廠商已經開始彼此合作了,我們透過Select USA把這個合作變成系統性、機制性的話,合作會更順利。

而上述領域,未來是否有機會會到美國投資?龔明鑫也表示有的。譬如說藥華藥(6446)(生醫領域,去年已至美國投資)、友通(2397)(電腦系統整合)、緯穎(6669)Wiwynn(伺服器,有關高級雲端運算、資料庫)、英業達(2356)(ICT控股投資)。而TSMC的供應廠商(譬如長春公司),已陸續在亞利桑那投資,形成產業聚落,因人力需求極高,未來將帶動周邊就業,並導入附近大學相關科系畢業生。另外還有鴻海(2317)(他們併購公司並擴廠後)電動車已投入美國,在Ohio州,並且已經接獲美國的訂單。

會擔心大陸突然進攻攻擊,然後奪走所有的晶片廠嗎?龔明鑫說明,我們很了解國防安全的重要,也了解自助才會人助。所以這幾年來一直加強國防的投入。但回歸到商業行為上來講,台灣這四十幾年以來,就一直有這樣的威脅存在,但是台灣還是在很多朋友(在國防安全)的支持下,經濟發展的那麼好,甚至還扮演關鍵性的地位,所以我們覺得這個情勢是比較有可能(持續的)。雖然說的確有這個風險沒有錯,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風險而停止我們的進步和發展。

過去台灣對美國投資,未來的預測是如何(繼續投資或成長)?龔明鑫指出,這個將來這個部分還是會持續,因為美國還是最大的市場、或擁有原物料,但是過去所謂的科技產業的部分,向來是美國投資台灣。但是現在不一樣,因為台灣在技術上、資金上,也發展出來了,包含半導體、伺服器、data center、網路通訊,甚至於生醫啊,也開始投資美國,投資美國很重要的就是技術上的一些合作,共同發展出所謂一些Solution(解決方案)和市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