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水岸方塊市場」 打造城市客廳
竹北「水岸方塊市場」 打造城市客廳
撰文|蔡哲明 圖片來源|Archdaily
荷蘭知名建築團隊 MVRDV 操刀設計竹北「水岸方塊市場」,藉由一種全新手法,隨著城市發展日新月異,重塑建築空間的整體想像,使其成為人文、環境與社會共生。「水岸方塊市場」位於新竹竹北,它不只是市場,也是河岸地景,甚至可以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公共場域。
建築語彙重構 燈籠發光的垂直方塊
MVRDV以多層堆疊的「方盒子」構成方塊市場,使得外觀透明、透光、通透,如同夜間河畔的漂浮燈籠,不僅具備東方傳統建築意境,同時展現現代建築的大方風格。這種以垂直堆疊設計市場空間,也與過去傳統路線大相逕庭,包含店家、餐飲、展覽與綠地等機能共生共存,進而呈現流暢進出的整體動線。
另外,其外立面選用半透材質,能讓日夜凸顯大相逕庭的光暗差異,白天就像玻璃一樣,夜間則如燈籠透感,這類視覺差異設計,打造一種溫暖與歸屬的溫馨之感。這種設計反映 MVRDV對「社會建築」的不斷關注,強調建築不只是建築,而是人類情感的展現方式。
綠意共構的城市融合 銜接河岸街區
方塊市場鄰近頭前溪河畔,使得設計跳脫建築本體,試圖要與自然對話,進而結合都市紋理。設計團隊利用開放式階梯平台,使得建築量體由地面逐層往上提高,底部主要留作可以穿越的公共空間,人流可從市區自然導引至河岸,完全打破室內室外的具體界線。
建築與周邊地景展現「綠意線條」一脈相承,市場步道延伸出的不全然是交通動線,同時具備休息與交流功能。這類設計手法,也反映出台灣濱水空間長期「背水而建」現況,試圖改變都市發展與自然現況的對立局面。
城市客廳的橫空出世 地方生活實現
「水岸方塊市場」的開發路線相當多元,不僅為了商業用途,包含市集、展覽廳、景觀平台、親子活動區,甚至給予藝文活動的空間。展現複合式設計的空間理念,並非打造一種資本主義,而能符合「城市客廳」的具體訴求。
市場內部的空間設計呈現靈活自由,不以固定牆面來做傳統區隔,利用天然光線、高低差異與材質本身作為引導,這類設計動線與行為的全新手法,已讓民眾可以依據不同需求使用,不再受到建築制約。
方塊市場凸顯建築開始承擔起城市整體空間的治理角色,不再只是單點的開發案,而是社會結構的具體呈現。MVRDV融合藝術以及功能,能讓快速發展的新竹竹北得以喘息,對於當前以商業邏輯主導,無疑成為建設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