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規範農產初級加工制度 輔導小農民取得證照

過去許多農民,尤其是加工型態單純的小農,受限經營規模,不容易取得食品加工廠登記,也常找不到適合的大型通路販賣。今年(2020年)3月正式通過的《農產品初級加工管理辦法》,建立完善的農產初級加工制度,農委會積極輔導農民取得正式證照,不但延長農產品銷售期限,解決產品產量過剩等問題,也能提高附加價值,增加農民收入。

《農產品初級加工管理辦法》正式上路,過去許多加工型態單純的小農,經營規模小、不易取得加工廠登記證明,往往影響到產品銷售通路,如今有了正式法規,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親自宣傳加工管理辦法,帶來的好處。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拿到這張場照之後,有好幾個含意,第一個它可以上通路,第二個它對消費者是安全負責,第三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許多的農產品,將來生產出來,可以某個部分拿去做初級加工。」

從3月31日起,有合法農產品加工設施的農民或農民團體,只要所有產品都是MIT、使用「國產溯源原料」、符合農委會規定,就能向加工室所在的地方政府,申請登記為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申請者須先接受40小時以上課程訓練、通過考試,取得合格證書,想申請的民眾,只要備妥加工場的申請書、身分證影本和教育訓練等及格證明,就能申請囉。

農糧署長胡忠一表示,「我們要怎麼樣運用這些次級品去做加工,讓這些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可以做它最好效益上的運用。」

全台第一個申請通過的茶農李昌峻,現場開心分享申請過程,如今有了加工場證明的加持,不但能滿足規模小、加工型態單純的小農需求,解決產量過剩問題,也能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提高農民收入。

(民視新聞/林靜、張庭翔 台北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快新聞/大呼「欣賞」小農種的芭樂 陳時中:每顆都長不同 就像台灣充滿多元性
替小農拓展通路! 彰化縣長北上推銷農產品
中華郵政合作桃市府 協助推銷各地小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