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關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三讀通過 今年稅收明朗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財政部針對近期經貿與稅收情勢(111年4月26日),專題台灣對主要市場貿易差額分析。目前國內受惠於企業年終獎金發放增加及軍公教調薪,帶動綜所稅扣繳稅額成長,惟為緩解物價壓力實施貨物稅等降稅措施,且證交稅隨基期偏高而轉為減勢,正負互抵後,首季稅收尚呈平緩成長。展望未來,110年企業獲利攀升,有望挹注所得稅,惟近來國內外變數明顯增多,後續影響有待觀察,預期隨第2季主要稅目申報後,全年稅收情勢始趨明朗。

而為明確規範轉運、轉口貨物之通關、申報及管理,強化貨棧、貨櫃集散站與經海關核准實施自主管理業者之管理,及執行物聯網全時監控建置計畫,強化貨物監控強度,確保貨物移動安全,財政部擬具「關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朝野立委共識下,周二經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9次會議三讀通過,將俟總統公布後施行。

國際上,全球經濟尚未脫離新冠疫情陰影,又接連爆發俄烏戰事、各國對俄祭出制裁,中國大陸實施嚴格封控防疫措施,主要預測機構相繼大幅調降今年全球經濟展望,成長率僅及去年6成,並逐季走緩。由於地緣政治衝突外溢效應,加劇供應鏈瓶頸及物價走升壓力,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轉向緊縮,加以變種病毒威脅未除,全球經濟面臨之不確定性遠甚於過往,擺盪幅度恐將加大。

目前國際經濟情勢,IMF(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及IHS最新預測,較3個月前大幅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0.8及1個百分點,增長力道放緩為3.6%、3.2%。而受烏克蘭戰事抑低總需求、阻礙供應鏈恢復及拉高通膨壓力等影響,WTO及IMF雙雙下修今年世界貿易量展望,將分別年增3%、5%。

廣告

拜科技創新應用商機強勁之賜,且供應鏈缺料狀況緩解,台灣第1季出口及製造業生產延續擴張態勢,勞動市場逐漸改善,消費力道同步回溫,影響所及,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益見穩定成長。全球晶片需求依然居高不下,以及國內廠商相應投資擴產,雖有利支撐我出口動能,但在國際經濟前景轉緩及高基期因素下,將不易重現高度成長,而近期本土疫情急速擴散,亦勢必再對民間消費與就業情勢造成壓力。

國內經貿情勢方面,由於新興科技及遠距商機持續強勁,加以原物料行情走高,傳產需求不墜,111年第1季我國出口年增23.5%,進口受出口引申需求帶動,亦增25.8%,出、進口規模值創單季次高及新高。受部分產業停電與檢修影響,加上基數較高,第1季工業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僅各年增6.4%、6.5%,其中電子零組件業增12.6%。

消費方面,獲益於國內油價上漲、精品銷售亮眼、電子購物業優惠活動挹注買氣,第1季零售業營業額年增3.9%;餐飲業因展店效應、促銷活動及產品推陳出新,第1季年增4.9%。3月失業率回升至3.66%,累計1至3月平均失業率為3.64%,較上年同期減0.04個百分點。

賦稅方面,第1季實徵淨額年增155億元或3.3%,主因110年上市櫃公司獲利攀高帶動,房市交易維持熱絡,及進口原物料價格上升挹注相關稅額。稅目中以綜所稅增136億元最多,其次為營所稅、營業稅各增79億、53億元,貨物稅基於穩定民生物價,調降汽柴油貨物稅,致減少近2成。

台灣對主要市場貿易差額分析,我國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對外貿易依存度較深,遂使保有大量商品出超成為經貿發展之長期現象,近2年規模加速擴增,主要貨品中,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貢獻較多,前者以陸港、東協(新加坡)為首要及次要出超來源,後者則為美國與歐洲,反映國內擁有完整半導體產業聚落、亞洲地區緊密之分工模式,以及全球資通訊產業的蓬勃發展。

雙邊貿易差額方面,陸港、美國、東協為我國前3大出超市場,而日本、南韓、歐洲因我對其生產各領域深具高度競爭力產品之需求,發展成國際供應鏈分工、跨國集團貿易圈之夥伴關係,皆為我入超主要來源;另一方面,來自中東、澳大利亞、印尼等富有生產要素稟賦區域之入超,則反映國內天然資源相對匱乏之貿易條件。

展望未來,隨新興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商機延續,帶動晶片需求維持不墜,加上國內半導體領導業者持續推動供應鏈在地化,回流台商亦擴大在台產能,皆支撐我國出口成長動能,進一步挹注至商品出超,今年規模值可望首度突破700億美元,再締新高,並續以陸港、美國為兩大出超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