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2030年AI電子垃圾 恐增千倍

【時報-台北電】隨著AI科技不斷地進步,人們也開始關注AI可能造成的環境問題。大陸環境研究專家稍早發表論文預計,若不採取循環經濟的策略,2020年至2030年生成式AI帶來的電子垃圾,可能激增近1,000倍,或累積量達120萬噸至500萬噸,恐對人類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挑戰。

陸媒科技日報報導,根據「2024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電子垃圾的產出量較2010年增長82%,達到創紀錄的6,200萬噸,相當於全球人均產出7.8公斤的電子垃圾。

同時,電子垃圾產出量年增率遠高於回收量年增率。2022年全球產出的電子垃圾中,涵蓋3,100萬噸金屬、1,700萬噸塑膠、1,400萬噸其他材料,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材料被妥善收集並回收利用。

報導指出,在電子垃圾激增背景下,如何解決AI電子垃圾等問題逐漸浮上檯面。生成式AI是典型的資源密集型產業,其技術發展、應用十分依賴於底層硬體規模的擴大。隨著AI應用的日益普及,算力需求不斷增加,相關算力中心硬體架構更加複雜,其重量也不斷增加。

專家指出,算力中心的伺服器機群中通常包含的多種高性能運算硬體,如GPU、記憶體模組、記憶體設備等,使用壽命普遍在3年左右,當壽命結束後,將產生大量電子垃圾。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汪鵬等研究人員,於10月底在「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期刊上發表論文指出,在最激進的發展模式下,生成式AI在2023年至2030年產出的電子垃圾累積量可能達500萬噸。預計產出的電子垃圾包含150萬噸印刷電路板、50萬噸伺服器電池。它們可能含有鉛、鉻等有害物質,若處置不當將嚴重危害環境。即使在最保守的發展模式下,相同期間產出的電子垃圾量也將達到120萬噸。

至於該如何避免AI電子垃圾量加劇?汪鵬等人表示,基本原則是瞭解得越早,行動得越早,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大。該團隊提出循環經濟策略,旨在透過減少、再利用、修復和回收數據中心的過時設備,以減少產出電子垃圾。(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蘇崇愷/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