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廠元月營收戰報-鴻海1月營收年增3% Q1可望拋光

鴻海1月營收達5,387億元,雖較上月減少17.74%,但年增3.16%,為歷年同期次高。展望第一季營運,鴻海表示,雖已逐步進入傳統淡季,但目前對於第一季的能見度優於前月,故預期本季季節性表現將優於過去五年平均水準,相較於去年同期,則將強勁成長。

觀察四大產品線表現,從月對月來看,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受惠於AI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強勁,因此呈現顯著成長,而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因上個月認列NRE之一次性收入基期較高,故較上月相比衰退。至於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和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因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皆較上月衰退。

從年對年來看,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同樣受惠於AI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強勁,故年對年強勁成長,而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則受惠於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出貨增加及車用業務出貨成長,年對年也是強勁成長。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年對年表現持平,至於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因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故年對年表現有衰退情形。

展望後市營運,鴻海指出,即使2024年第四季營收創下歷年單季新高,且已逐步進入傳統淡季,但目前對於第一季的能見度優於前月,故預期本季季節性表現將優於過去五年平均水準;若相較於去年同期,則將強勁成長。

法人指出,雖DeepSeek橫空出世使AI模型成本下滑,但並未改變AI生態,大型CSP業者持續加大資本支出,拉大與同業之差距;而在AI成本降低下,將大幅提升客戶對AI服務需求,在大型CSP數十億規模用戶基礎下,客戶可消費更多在AI服務,預期CSP在此等基礎上受惠,GB200仍是今年主要產品,正向看待鴻海營運。

在AI需求持續強勁帶動下,鴻海對今年營運展望樂觀,預期AI伺服器將占整體伺服器營收比重可達5成,是集團最重要成長動能;董事長劉揚偉先前展望集團2025年營運目標時透露,今年是人工智慧年,鴻海會把握商機,2025年營收規模可望再向上突破7兆元大關、營收將續創新高。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大眾控AR HUD 進攻電動車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