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所8月成立》2024開始碳交易 金融機構二階有機會入股
總統蔡英文(中)上周宣布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為國內綠能界的大事件,圖為22日全台最大光電島韋能能源的「雲林新興電廠」正式啟用典禮。(攝影/鄭國強)
總統蔡英文上周宣布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之後,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24日指出,在證交所持有60%,國發基金純投資占比40%之下,台灣碳權交易所最快將在今年7到8月之間成立,自己將任交易所董事長一職,不過他說,必須等年底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通過,才能進行碳權交易。
上週總統蔡英文宣布台灣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周末她風塵僕僕地到雲林新興電廠參加啟用典禮,今年似乎是蔡政府綠能政策的里程碑,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也於24日表示,台灣證交所將出資6成,總資本額約在5到10億元,於7、8月間成立碳權交易所。
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成立,資本額10億元內
林修銘還說,自己將任第一屆董事長,明年進行第二次增資,會陸續增加金融機構等投資人。因此,未來不排除公股行庫、國內金控也成為碳交易所的股東。
國內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已超過1GW,預計明年單日發電量高峰可超過700mw,太陽能發電廠將擁有大量碳權,圖為「雲林新興電廠」,正對面是需要碳權的麥寮六輕。(攝影/鄭國強)
比較特別的是,證交所主管機關屬於金管會,而碳交所主管機關將是環保署,但若要真的進行碳權交易,林修銘指出,必須等年底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通過,才能進行碳權交易,第一階段設立主要集中國外碳權部分,碳諮詢滿足相關企業需求,等子法出來再扮演積極角色。
明年才開始碳交易,金控有機會入股交易所
所謂的碳權交易,首先要產生「碳權」,國際兩大主流,第一種是由上而下,政府依 據排放總量和減碳目標,每年核發「排放配 額」(Emission Allowance),企業交易的是從政府手上申請到的碳交易許可證。
第二種由下而上的碳抵換(Carbon Offsets),台灣環保署稱之為「減量額度」,企業投資綠能、種樹,透過第三方機構認證,是透過減碳專案計算出「減量額度」,取得碳權,這也就不意外為什麼台泥、台塑等石化大廠自有資金投資鋰電池芯、三元電池芯廠,台積電要買下大量的風力發電憑證。
採減量額度制度,刺激國內企業追求減碳
目前「總量管制」所衍生的金融商品仍舊是市場交易主流,全球最早的氣候期貨商品始於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源自於加州的能源市場,雖然目前各國包括中國、韓國、新加坡等都要成立碳權交易市場,實際上,碳交易的主流仍在歐洲。
分別為歐洲能源交易所(EEX)、英國洲際歐洲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荷蘭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 ICE Endex),在碳排放交易業務包括政府排放額度拍賣與衍生性碳權商品交易,而碳權的衍生性商品交易,甚至比碳權本身更活絡,例如碳權期貨、碳權期貨ETF。
根據世界銀行於2022年5月24日公佈的《2022碳價趨勢報告》顯示,全球共有68個國家或區域已有實施碳定價(Carbon pricing initiatives, CPIs),這是碳交易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國內廠商來說,有了碳定價,有利於國內市場交易,而有國際認證的碳權標準,將有助於國際市場交易。
更多信傳媒報導
民進黨罕見不罵「檳榔柯」!2024柯文哲會比較接近賴清德還是侯友宜?
平均地權條例發酵中...近7個月預售揭露量腰斬 預售市場轉為「自用當道」
金磚3國今年大買黃金 美國經濟數據疲弱 金價一度站上2千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