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國際現雜音 新興亞洲基金突圍

【時報-台北電】市場傳出大陸地產債務違約,加上美國縮減購債時間表,及美國債務上限等諸多利空,獲利了結賣壓不僅牽連上周全球股市跟著震盪劇烈,資金動能也隨之反覆,觀察最新統計,美股基金和歐股基金上周資金動能同步由正翻負,其中,美股基金遭國際資金提款286.07億美元,為2018年2月以來最大單周淨流出金額,終結先前連續六周吸金;歐股基金上周轉流出17.67億美元,同樣中斷連兩周淨流入。

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表現分歧,新興亞洲基金買盤卻在這波震盪中逆勢站穩陣腳,以單周27.46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吸金最為強勁,連續吸金周數進入第六周,反映現階段資金相對看好亞股後市。拉丁美洲基金亦連三周吸引資金進駐。反觀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則轉流出,終結連3周吸金,歐非中東基金則連二周失血,上周再流出1.31億美元。

摩根亞洲增長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亞股今年來表現大幅落後全球股市,估值更已回落長期平均以下,然而,第四季為亞股傳統旺季,平均漲幅與正報酬機率遠高於其他季度,在評價面和題材面皆佳下,自然同步吸引國際資金投以關愛的目光,不僅已連續六周吸引國際資金進駐,上周更以27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登上主要股票型基金吸金王。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分析過去一年全球主要股市,可發現各大指數報酬正貢獻主要來自於獲利成長。但隨著近來經濟持續邁向復甦、政府各式大規模刺激政策陸續退場,加上主要集中於前幾季的低基期紅利消失,企業獲利的增速接下來可能開始放緩、回歸正常,甚至會有所分化,其中根據包括Factset在內等調研機構預估,如非必須消費、工業、資訊科技等在2022年將為獲利成長較高的類股;原物料及金融等則可能會出現衰退,差異愈趨明顯。

廣告

目前雖有變種病毒帶來疫情反覆的攪局、低基期效應結束使部分經濟數據成長幅度略有放緩,但在全球主要國家持續推進疫苗施打進度、各國央行也陸續朝向貨幣正常化的方向下,經濟基本面仍在改善中,惟因各類股後市表現勢將分化,投資時應聚焦企業獲利長期成長展望較佳、可持續驅動相關資產成長者。

摩根美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觀察自2001年至2020年VIX波動指數各季度平均變動率,美股第三季走勢通常較為震盪波動,但進入第四季之後,波動率可望下滑也變得較為穩定。

此外,若以每3個月為投資周期來觀察1928年以來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報酬率,平均而言,10至12月、11月至隔年1月以及12月至隔年2月表現相對亮眼,分別有2.68%、3.45%和2.51%的好表現,上漲機率分別為73%、66%和64%,因此現階段布局美股,正好可以趕上下一波漲升行情。(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 陳欣文/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