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國內消息》台幣H2三因素走緩;央行下調全年通膨預期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新台幣第二季起大幅升值,累計已升值3.561元或12%,一度失序的匯市危及央行動態穩定的基本原則,並成為16日央行理監事會市場關注的焦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第一季新台幣有點過度貶值,現在稍微修正回升,應可接受,他認為,下半年有三大因素,可以緩解市場對新台幣走勢的非理性預期,屆時升勢可望放緩。

2.全球經濟受到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反覆的影響,加上近期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中央銀行提出最新的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雖維持3月時預估的3.05%,但是也出現「上半年比預期高很多、下半年比預期低很多」的新變化。

3.賴總統宣示規劃成立台灣主權基金,資金來源涉及動用外匯存底的方式,中央銀行一貫立場不變,就是外匯存底需「有償」使用於主權基金。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19日進一步說明「有償」的兩項定義,一是到外匯市場購買也算有償,若不足可直接跟央行買;二是外匯存底若委託主權基金操作,會有return(報酬)給央行,也一樣屬於有償。

4.國際情勢動盪下的中央銀行,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及新台幣匯率三大難題。央行總裁楊金龍19日表示,上述問題中關稅是重中之重,將持續關注美國關稅政策,尤其對全球和台灣產生的衝擊。

5.以伊衝突延燒、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態度偏鷹,台股19日避險情緒升溫,外資鎖定鴻海、國泰金、長榮等大型電、金、傳個股擴大賣超212億元,使加權指數終場下跌353點收22,003點,5、10日線及年線三線同步失守,並再陷22,000點關卡保衛戰,成交量縮減至3,379億元,近三日最低。

6.中央銀行20日公布5月金融情況,今年川普政策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但4月初起台股迅速收復失土,隨股價指數上漲,交投逐漸恢復熱絡跟信心,被認為是「散戶風向球」的證券劃撥存款餘額單月大增762億元,餘額升至3兆3,002億元、創三個月新高。

7.近期中央銀行房市信用管制措施開始見效,房市熱度明顯降溫,央行第二季持續保留子彈,如市場預期未推出第八波信用管制。總裁楊金龍19日表示,整體來看房市已「量縮、價緩漲」,央行會持續觀察房市現況,信用管制是否放寬,第三季會持續通盤考量。

8.臺灣期貨交易所於19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吳自心表示,臺灣的期貨市場連續五年交易量突破3億口,去年達到3.95億口、日均量163.4萬口同創新高,預估今年有望也將在3億口以上,挑戰4億口則需視下半年交投熱度而定。

9.中央銀行19日接續美國聯準會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包括重貼現率等三政策利率均按兵不動,重貼現率停在2%,符合市場預期,但值此全球通膨預期升溫之際,央行對於主要經濟數據的預測,雖維持今年經成長率估值3.05%不變,卻意外下修全年通膨年增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同步下修至各為1.81%、1.69%。

10.近日市場傳出,晶圓代工大廠聯電有意在南科購置瀚宇彩晶廠房。對此,聯電回應表示,對於市場傳言不予評論。不過針對未來台灣產能規劃,公司指出,目前已在新加坡建置2.5D先進封裝產能,並已將部分製程拉回台灣,不排除未來在台擴廠的可能。(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