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製造業產值站穩20兆元

【時報-台北電】疫情全球大流行帶給台灣製造業驚人的成長動能。工研院IEKCQM 28日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台灣製造業產值將達23.06兆元,年增率21.26%,成長率創下史上次高紀錄,估測2022年將進一步成長4.61%至24.12兆元,確定站穩20兆關鍵產值規模。

此外,針對製造業四大業別─金屬機電、資訊電子、化學工業和民生工業,工研院IEKCQM估測,2021年產值成長率可望全面翻正,且出現歷年罕見的一致性雙位數成長,個別為22.7%、18.42%、32.12%和10.66%;即使2021年呈現高基期,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管制陸續放寬,經濟活動回歸常態,民間消費支出可望逐步改善,輔以政府振興措施,有利內需市場景氣回溫,樂觀預估2022年製造業四大業別仍能維持全面成長。

尤其已連續成長三年的資訊電子業,預估2022年還會進一步成長6.76%。

工研院IEKCQM團隊指出,金屬機電產業在疫情期間出現明顯變化,一改2019、2020年連兩年的產值負成長,其中機械產業受惠於半導體設備業業,在2020年11.6%的高幅成長後,2021年進一步大幅成長28.7%,推升台灣半導體設備產值達1,167.7億元,躍為機械業出口的最大次產業,且加總半導體和面板的高科技設備業產值正式超過工具機業。

基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搶手,全球半導體設備需求孔急,估計台灣自產的半導體設備業2022年可望延續漲勢,產值再成長5%達1,226.5億元,也可望帶動2022年金屬機電業產值達6.64兆元,年成長約5.1%。

廣告

工研院指出,台灣半導體製造技術領先全球,並擁有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全球知名企業,扮演製造業的核心角色,吸引許多領導設備商來台投資,同時為國產設備提供完善場域,帶動台灣半導體設備的蓬勃發展。

工研院並觀察到,台灣面臨著全球三大關鍵趨勢,會對產業前景造成衝擊與挑戰。首先是疫情催生消費新需求及產業新風貌,如民眾消費型態改變,零接觸服務商機興起、遠端工作成企業營運新常態;其次是國際淨零碳排變革,減排能力考驗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在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力;最後則是中美科技戰與疫情引發全球供應鏈斷鏈與斷料風險,各國積極提升產業自主性,國際競爭加劇。

工研院建議企業,須及早布局數位科技解決方案朝向智慧化運營、融入ESG意識與低碳技術實現綠色轉型,並強化國際鏈結,以因應全球產業變局。(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