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潘思亮:國際觀光產業困境未解 邊境解禁前應有長期配套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晶華(2707)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指出,國旅復甦無助於改善以接待國際旅客為主的「國際觀光產業」營運困境,呼籲政府在邊境管制解除前,應有長期的配套措施因應,並建議應將「國際商務簽證」核發盡快正常化,讓願意接受防疫規定的國際商務客能來台。

潘思亮認為,台灣為保障國內經濟及產業能持續繁榮發展,採取全球最嚴格的邊境管制及防疫措施,藉由犧牲「小小的」國際觀光產業「是應該的」,業者願意也值得為台灣做點犧牲,但相對的需要有長期配套措施因應,因為這已非疫情紓困的單純問題。

潘思亮指出,疫情前每年的台灣入境人次是1100萬,去年在邊境管制下只剩150萬。包括機場、飯店、免稅店等台灣國際觀光產業,過去一年替台灣賺進4500億元外匯,去年在疫情衝擊下驟減9成、剩下500億元,而且狀況與國內疫情警戒等級毫無關聯。

潘思亮表示,民眾只看到熱鬧的飯店餐廳,但客房有一半樓層是空的,空到能亮燈秀愛心。目前國旅雖復甦,但只有雙北以外的國旅飯店勢如破竹持續破紀錄,但主要承接國際觀光客的雙北觀光飯店去年平均房價砍半、住房率剩20%,今年狀況更糟,可謂是「雙城記」。

潘思亮認為,因政府採取清零政策,認為台灣可能會與中國大陸一樣、是全球最後解除邊境管制的地區,集團並未考量明年邊境解封的可能性,認為是必須審慎考慮的嚴峻狀況。呼籲政府應將「國際觀光產業」與其他產業完全切開,在邊境解封前須有長期配套因應。

同時,潘思亮也呼籲政府,應將台灣的國際商務簽證核發盡快正常化。他指出,過去外國人欲來台來台進行經商、工作等商務活動,需至在台駐外使館申請簽證。但這個管道在疫情後中斷了,必須經過跨部會協商以專案方式審核,才有可能通過。

潘思亮認為,隨著全球疫苗覆蓋率提升、疫情漸獲控制,若國際商務客願意遵守台灣的防疫規則、與其他人同樣接受14天的隔離措施,在申請商務簽證核發上應盡快正常化,讓想來台做生意的國際商務客能夠順利來台、跟台灣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