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氣候監管趨嚴 把握淨零投資機遇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第27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7)今日閉幕,氣候相關議題再度成為全球焦點。MSCI台灣區業務負責人暨執行董事陳彥霓在全球企業永續論壇中表示:「雖然各國持續呼籲因應氣候風險、追求淨零碳排,但全球升溫的情況至今尚未顯著改善。只有透過資本市場與監管強制性的要求,政策才能夠具體得推動。氣候風險揭露對淨零碳排至關重要。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TCFD)這類自願性的倡議,對參與者雖然沒有強制力,但越來越多的監管機構將TCFD框架納入氣候相關揭露法規中。今年3月,美國SEC宣佈將制定法規,強制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

MSCI今年擴大「預計升溫」(Implied Temperature Rise)解決方案的估算範圍至基金與指數,投資人將能夠獲得超過56,000隻股票與債券型基金與指數的「預計升溫」數據。MSCI提供廣泛的指數解決方案以滿足投資者的氣候策略偏好。MSCI在今年10月面向尋求淨零排放轉型進展的投資者推出全新氣候行動指數,包含了與同業相比,為轉型做好準備的前50%的公司。指數特點是行業均衡配置、市場覆蓋面廣。除此以外,若投資者的氣候策略為減少排放,MSCI低碳目標指數致力於在控制追蹤誤差的同時最小化碳排放強度,MSCI巴黎協定氣候指數則致力於最小化轉型風險和實體風險,增加綠色機遇公司的暴露度,朝向符合1.5°溫度控制的目標邁進。

「如何做好氣候風險揭露對於達成淨零目標非常重要」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楊曉文表示,「如果企業只是為了遵循法規而進行揭露,若實際上卻沒有具體的作為,企業未必能增進永續投資的效益。」

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主管鄭立誠也表示:「投資看的是在經濟在轉型至低碳經濟的趨勢中,企業在決策時能否有效地把可能遇到的潛在風險,納入日常決策流程去討論、精進並找到解決方案。」

王曉書指出,根據歐盟分類法的定義,我們預估在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MSCI ACWI IMI Index)中,有27%的公司都在某種程度上有綠色相關的收入(Any involvement),但綠色相關收入比例若逾兩成,這類公司佔比則僅剩下6%。投資者若要選擇綠色標的,歐盟分類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在亞太地區,大多數的ESG相關法規均著重在提升基金透明度以降低「漂綠」的風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