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太陽能業者期許綠能陳時中 解決地面型用地取得爭端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中美晶(5483)董事長徐秀蘭表示,要達到政策目標20GW太陽能發電,不是單靠屋頂型就能完成的,要有專用土地和專門機構來處理。地面型的太陽能光電比都更還要困難。土地傳到第幾代?共有持分問題都很複雜,現在看起來,要找3~4倍的土地才能達到政策目標,政府要和產業共同合作。在國際間綠電能源的趨勢下,很多行業會因為綠電不足而失去競爭力。政府制定新的政策要給業者足夠的時間反應。 茂迪總經理葉政賢則批評,太陽能電站申請流程過於繁鎖,有太多的公公婆婆在管,從追求效率的角度來看,最好業者只要針對單一窗口,並規定一定時間沒有回應視同自動同意。政府一些公告例如出流管制、海管法這些都應該給予一定的寬限期,突然執行的新法規,政府應該提供躉購費率延期的方式,避免整個投資案的財務影響造成商務糾紛,政府在推動太陽能應該要更多元的方式,不砍樹、不影響農業下,應該開放太陽光電與農業結合應用。 徐秀蘭表示隨著國際間對綠能接受度大幅提高,台積電等越來越多科技業者加入RE100,2050年必須達使用綠電100%,台灣必須有足夠的綠電供應。 聯合再生董事長暨產業協會理事長洪傳獻憂心表示,農委會於7月7日的決定,不砍樹大家都支持,但不應因咽廢食,日前農委會回函表示2025年漁電型光電可達4GW,農業設施、農糧設施、水產設施屋頂達3GW,但我們是太陽能專業我們知道這些規劃太過樂觀,若政府不改變、沒彈性,僅是給負責統籌的〝綠能陳時中〞在一個框框裡轉,即使十個陳時中也是不可能達到20GW,可能連10GW都達到不了。 依政府目標,今年底應累積達到6.5GW,亦即今年要達成2.3GW,但業者認為由於政策的變動,今年將無法完成目標。即便如此,產業界業者仍持續努力,預計未來兩年透過大型地面建置能快速將缺口補上,一起達到政府2025年設置年設置20GW之目標。但依農委會的規劃及限制將會減少6GW以上,業者非常憂心這缺口將導致20GW無法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