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電站牛步揹漲價黑鍋 3太陽能模組廠喊冤(2-1)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國內太陽能電站安裝量能目標,今年恐怕再跳票!針對安裝量不佳而怪罪於太陽能模組漲價的聲浪,國內三大模組製造業者聯合再生(3576)、元晶(6443)和茂迪(6244)連署澄情立場。據了解,經濟部長王美花對今年太陽能電站的新增安裝目標是2300MW,但以今年前5個月的新增安裝量只有455MW,若以此速度換算成全年的安裝量約1092MW,換言之,不到目標的一半。太陽能電站安裝量不足,甩鍋模組廠漲價造成下游電站建置遞延!該邏輯惹怒了3大模組廠。3大龍頭廠連署向主管機關澄清喊冤。

以下是業者的6大澄清重點:

1.所有材料都漲,包括鋼材、鋁支架、線材及人工都漲,模組則因輸入型成本上升,主要是矽晶片大漲,不得不漲但並非漲幅最大的產品。

2.這幾年來因政府推動VPC認證制度,讓地理環境比較特殊、屬於高溫、高濕且多颱風的寶島能安裝真正高品質的模組,也讓認真經營的製造業者獲得喘息,避免被取得不平等補貼的紅色供應鏈擊垮,為台灣綠色能源產業的永續發展帶來一絲希望;且持續擴大投資已是現在進行式,過去累積的技術能量加上優異的管理水平,不僅與對岸並駕齊驅,反而有逐漸超越的趨勢。可惜有些人污衊製造業者積弱不振,技術水平沒有競爭力,我們深感遺憾。

3.太陽能模組不是瓦數越高越好,固定的面積要有較高的發電量才是技術,尤其台灣多颱風,面積越大的模組它的抗風能力會弱化的,這是台灣製造業者在選擇尺寸大小上比較謹慎的原因,而非什麼技術落後幾代這種言論所能污衊!

廣告

4.能源政策是國安問題,不能單純地以市場自由競爭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議題,一旦發生什麼天然災害或其他事件,本土製造業者可以快速提供保障,如果一味仰賴進口,補給線太長將緩不濟急。

5.所謂第三地模組進口事宜,台灣製造業者不怕他們競爭,但這些背後幾乎都是陸資的業者會不會偷渡一些享盡補貼好處的大陸製產品轉運至台灣,是一大問題;再者,過去十年內曾經當上全球第一的無錫尚德、江西塞維、保定英利相繼倒閉或形同殭屍,即使是前一陣子很風光的公司財務狀況也很不理想,他們又如何確保未來20年產品保證?

6.今年安裝目標進度落後,主要問題在所有材料都漲造成EPC廠商虧損而寧可停工,解決之道在於躉購費率的調整機制,建議政府應該在凍結下半年費率繼續下調同時也應依據成本變化,快速對躉購費率進行調整並予以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