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川普關稅回歸 中美貿易戰新回合開打

川普在首次擔任美國總統任期內(2017.1~2021.1)掀起對中國的大規模貿易戰,主要以301條款為法律依據,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目的是為了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與知識產權爭端。這場貿易戰加劇供應鏈的不穩定性,迫使許多跨國企業重新配置生產資源。當時也引發中國的報復措施,導致兩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升溫,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也隨之上升,打破原本穩定的全球化進程。並讓全球市場充滿變數。

到了拜登執政時期,儘管將更多焦點移轉至以國土安全為前提的「科技戰」上,主張基於國家安全、外交拓展和經濟繁榮的前提,透過阻礙、削弱、延遲中國在前瞻科技的發展,阻止中國在人工智慧(AI)與超級運算能力的發展,擴大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先地位的時間差。但在貿易戰上,拜登政府依舊延續川普的路線,並且在今年5月更是對戰略性產業,如電動車、太陽能與鋰電池進一步加徵高額關稅。

■從川普首任迄今,美對陸加權平均關稅已上升至19.3%

根據TrendForce最新報告《Trump對中美貿易與能源政策的影響》當中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在一系列貿易制裁措施後,對中國進口產品的加權平均關稅已上升至19.3%。

過去中國作為美國最惠國待遇(MFN)的受益者。所謂MFN是國際貿易的一項核心原則,要求一國對另一國提供的如關稅減免等貿易優惠條件,必須同樣適用於所有其他世貿組織(WTO)成員國;2001年美國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使中國商品得以享受與其他國家相同的優惠關稅待遇,並免除年度審議程序,促進中美經濟的交流。在MFN下,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的平均關稅約3%,而如今大幅上調至19.3%,顯示出最惠國待遇已名存實亡。

而川普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提出的貿易政策仍集中針對中國,並揚言採取更為激進措施,包括他宣布最終目標將取消中國的MFN,計劃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至60%以上。此外,川普將採取措施阻止中國利用第三國繞過美國關稅,顯示出其政策方向的強硬性。

■加、墨、東協多國成「轉口地區」,美新政府必將嚴查

從川普當選後立刻於2024年11月26日宣布,上任首日(2025年1月20日)將簽署行政命令,對所有墨西哥與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並在現有基礎上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額外徵收10%關稅來看,重啟關稅戰將不只是選舉語言。川普表示,中國未有效遏制毒品問題,墨西哥與加拿大也需解決跨境犯罪與毒品問題。中國方面表態反對加徵關稅,並暗示可能採取針對性反制措施,川普此舉立刻引發市場對中美貿易衝突升級的擔憂。

事實上,在川普上一次擔任美國總統時期,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後,不少中國廠商選擇將商品運往其他國家進行簡單加工,再轉口出口至美國,以規避高額關稅。

廠商的轉口貿易策略近年引起了美國政府高度關注,促使其進一步加強對貿易行為的審查。根據調查,馬來西亞、印度、越南、柬埔寨及泰國等東協國家成為主要轉口地區,而墨西哥因其地理位置與與美國的貿易協定(USMCA)而成為另一重要目標。

針對這些轉口行為,美國政府近年來加強貿易執法,例如於2024年7月,美國與墨西哥實施更嚴格的鋼鋁進口規範,要求產品須在美墨加三地熔化和澆注才能享有免稅待遇,否則將徵收高達25%的鋼鐵關稅和10%的鋁關稅,此規定明確針對中國商品經由墨西哥或加拿大規避關稅的行為。同時,美國也施壓墨西哥政府,要求其限制對中國企業的投資優惠,例如削減稅收減免和限制土地供應,以降低中國利用墨西哥進一步滲透美國市場的可能性。

這些舉措顯示出美國對轉口貿易日漸增加的重視,並能預期川普再次執政將對此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
聖暉 今年營收挑戰200億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