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互動式傳承,太極能董總父子檔啟動碳化矽新事業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灣中小企業中,董事長、總經理為父子檔的比例不少。廣運 (6125) 集團下的太極能 (4934) 就是一例,父子檔的公司,由上而下的「傳承」是一大考驗,謝清福和謝明凱這對父子檔的傳承,採取「互動式」傳承,謝明凱曾說:「有時候會覺得,我只是剛好跟老闆同姓而已。」甚至對於接班,謝明凱還開出條件,「送爸爸回學校唸書」,謝清福只好念起了政大EMBA班,變成兒子的「學弟」,父子兩人在觀念與作法上有了更多交集。眼看兒子逐漸站穩腳步、獨當一面,謝清福還在媒體面前笑呵呵的說:「聽兒令,勝過拜神明!」

太極能成立於2007年,今年邁入第13個年頭,從早期的太陽能電池產業一步步跨到電站經營和碳化矽(Sic)的生產。展望今年,雖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公司依然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太極能的三大事業分別為太陽能電池、電站和碳化矽。在太陽能電池方面,原先將兩岸生產基地全部遷移集中到第三地越南,並逐步聚焦太陽能電池PERC單晶製造。太極能2020年目標產能為800MW,其中單晶500MW及多晶300MW;多晶主要為供應既有長期客戶,而單晶訂單能見度高,已看至2020年第3季,未來不排除產能全數逐步調整為單晶。至於原先在台灣和昆山則維持接單的功能。電池目前仍是太極的主要營收來源,每月營收約在1.5~2億元。今年的新冠疫情,對美國市場的需求影響較大。

至於電站方面,目前持有商轉中的電站容量約18MW,在未完工的有6~7MW,預計今年還會再新建電站,總建置容量逾40MW。因電站持有報酬率高且收益穩定,未來電站也不排除有出售計畫,充實公司營運資金及提前一次認列收益。太極主要是專攻地面型和屋頂型電站。每月的售電收入在800~1200萬元。

廣告

今年太極能也切人了電站的EPC,初期是服務母公司廣運的客戶,今年接到了某集團物流廠的綠電屋頂太陽能建置案,對營收的貢獻約在1億元左右。

而去年底,太極能也跨入的碳化矽新事業,今年全年對營收的貢獻極微,但未來具極高的成長性。太極取得國家專利授權切入次世代半導體碳化矽(silicon carbide)。低耗能、高效率、微型化,已成為電子產品發展的三大主流趨勢,過去功率元件的基本材料多半都是以矽(Si)為主,這也是傳統最為普遍的半導體材料,然而在近年開始遭遇到低耗能、高效能與小型化等三大挑戰,這使得新一代的半導體材料碳化矽(Silicon Carbide;SiC)受到市場強烈關注。太極能切入碳化矽領域,今年將增加10台的長晶設備,目前己經有5台的機台進廠,工程師加班熬夜在調整機台和配方及環境。碳化矽的硬度僅次於鑽石,難度甚高,太極能也會直接導入6吋難度較高的生產。太極能初期技術以先投入高壓元件導電片(車用)為優先,5G應用部分安排在下一個階段。碳化矽雖然已經問世了一段時間,但應用的時機和技術是重要關鍵,碳化矽過去沒有進展因高端應用不夠成熟,但現在隨著5G環境成熟,應用面可望提升。太極能碳化矽廠房規畫,可以容納50台的長晶設備,資本支出今年在5億台幣之內。